朱熹认为:《四书》应当依照《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次序来读。 先读《大学》,以立其规模。 《大学》(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就好比建造房子应当先打好地基。《大学》包含的是为人为学的纲目。 “大学”的意思,便是教人学做大人,为人为学要先立一个做“大人”的规模。 做“大人”的规模是从“格致诚正”,一直到“修齐治平”。 一个“大人”不仅体贴、理解天地万物,省察自己内心的每一个念头,而且心怀家国天下,更为重要的是,“大人”将万物、自身与天下贯通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 因此,《大学》不仅展现了一个包括“万物——自我——他人”的阔大人生内容,而且厘清并指明了人生努力的目标与次第。 所以,朱子强调,《四书》应当先读《大学》,可以把《大学》的内容作为一个构架,然后再将其他书填补进去。 次读《论语》,以立根本。 《论语》(资料图 图源网络) 《论语》是孔门诸弟子答问的记录,孔子的语默静动皆有记载,最为亲切可信。 儒家思想的精义亦囊括其中。 因此,次读《论语》,可以从中了解并体悟圣人中正平和之道。 次读《孟子》,以激其发越。 《孟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文气极为雄壮,如孟子其人,泰山乔岳。 儒家以孔子发端,孟子畅其源流。朱子以《孟子》次《论语》,是在学者大根大本确立之后,激发其昂扬的志气。 如《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即是期望通过阅读《孟子》来激发学者乾健不已的精神。 最后读《中庸》,以尽其精微。 《中庸》(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庸》一书难读,初学者未当理会。需要在其他三书都读完了,于其中道理都有所了悟之后再来读。朱子在《中庸章句》中称其为“孔门传授心法”,“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因此,《中庸》的道理非常精奥,要放在最后来研究。 《四书》的阅读次序,不仅包含了朱子对于《四书》内容的理解,而且也蕴涵了朱子自身立教教人的深意。 关于《四书》具体的阅读原则与方法,朱子曾说: 讲习孔孟书。孔孟往矣,口不能言。须以此心比孔孟之心,将孔孟心作自己心。要须自家说时,孔孟点头道是,方得。不可谓孔孟不会说话,一向任己见说将去。若如此说孟子时,不成说孟子,只是说“王子”也! 因此,阅读《四书》最重要的原则,便是要“将心比心”。 读者需要用自己的心去体贴孔子、孟子的心。古人古书不会说话,如若任凭自己的私见、偏见去读,最后所得,也只是自己的私见、偏见而已。 所以阅读《四书》首贵虚心,如此才能看出古人下字的用意,才能领略其精神妙处。 其次,阅读《四书》时,必须要做到“沉浸专一”,每一书都要熟读、精读,要做到“一书不完,不读另一书”。 读《论语》时,如无《孟子》;读前一段,如无后一段。否则的话,读这里,又想那里,纷纷扰扰,无有终始。 第三,看《孟子》的时候,与读《论语》不同,《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 《论语》逐文逐意各是一义,因此需要一字一句的去读,涵咏在心,仔细思索。《孟子》文章则是一大段一大段,首尾通贯,熟读则文义自见,不能象读《论语》时一样逐句逐字的理会。 第四,《四书》中圣人言语的意思一重又一重,需要深入去看。 人们通常只看到第一重的表面意思,便不去追究第二重含义,只有看得到言语的缝罅处,深入进去思索,才能透彻其中的意思。 最后,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阅读《四书》要在平实的生活中去体悟领会,要在自己的身心上去著切体认,更要在行为上去努力践履。 《四书》所讲无非都是平平正正的生活。 《四书》的“阅读”不仅仅是“知”,更应当是“行”。 所以,《语类》论读书法的第一句,朱子便说:“读书只是学者第二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