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那么多唐诗,为何偏偏选择三百首?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望洲书院丨ID:wangzhoucol 望洲书院 参加讨论

    文/望洲书院
    《唐诗三百首》名声很响,但是它的编者却很低调。《唐诗三百首》编成于乾隆二十八年,署名“蘅塘退士”,“退士”就是不得志的人,“蘅塘”是号,也写作“蘅堂”,根据这样的一个别号要确定编者具体是谁实在不容易,直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才有学者考证出这位自谦为退士的编者叫孙洙,中过进士,做过知县,再无其他可表的事迹。
    
    孙洙编《唐诗三百首》是不满于当时童蒙通用的教材《千家诗》
    孙洙为什么要编选《唐诗三百首》呢?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必然有不得不为的理由,他在卷首说“世俗儿童就学,即授《千家诗》,取其易于成诵,故流传不废。但其诗随手掇拾,工拙莫辨,且只五七律、绝二体,而唐宋人又杂出其间,殊乖体制。”总结来说,孙洙编《唐诗三百首》是不满于当时童蒙通用的教材《千家诗》,在他看来《千家诗》的缺点是不可忍受的:一、选取标准不严;二、诗歌体裁不全;三、作者年代不够统一,忽宋忽唐。孙洙的要做的工作是“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编一本“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的唐诗选,也就是说,他必须选出脍炙人口的唐诗精品,不仅供儿童启蒙之用,白头老人也可诵读,以收长幼咸宜、雅俗共赏的效果。这个看起来是很容易的工作,不就是选诗嘛,但以这样精品的标准来做,却不都能如编者所愿,需要经历时间和读者的检验,而孙洙真的做到了。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为什么要在那么多的唐诗中偏偏选择三百首呢?孙洙在序言中说“谚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请以是编验之。”意思是,编这三百首唐诗,就是要验证一下谚语的效果。说到这里,小编觉得孙洙真是一个比较拧巴的人,喜欢较真,而做成大事的人往往就是这些拧巴较真的人。编三百首还有一个编者没有说出,但是我们会默然接受的一种情结,那便是《诗经》也是三百首,孙洙自然不会说破这一层,《诗经》的编选者是圣人孔子,他选择让读者自己意会他要做一本经典的意愿。《诗经》一共305首,而《唐诗三百首》也没有整整编选三百首,它实际上有311篇,去掉六首有题目没内容的,一共也是305首。在后世“三百首”成为普及性选本规模的一种范式,有“三百首”系列,成为一个品牌。
    孙洙按照自己的标准,坚守精品意识,所选的唐诗都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佳作,并且诗体完备,题材多样,有《长恨歌》《琵琶行》之类的宏篇巨构,也有“红豆生南国”之类的精致小诗。孙洙生活的时代,神韵说、性灵说、格调说等各类诗论一统文坛,他这个拧巴较真的人不拘一格、博采众长、荟萃菁华,这也是《唐诗三百首》的生命力所在。最后,小编觉得孙洙是一个智慧的人,编诗就让诗流传于世,编者和诗论都与所在的时代一起消逝于历史。
    转自丨“望洲书院”微信公众号(ID:wangzhoucollege)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