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唐宋时较为流行的《太公家教》,则更接近于一种以利己为目的的世俗生存智慧,虽然其中也混入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之类的“圣人语”,大致还是以较为浅陋鄙俚的民谚为主。比如“衰败之家,慎莫为婚”,“罗网之鸟,悔不高飞”,“非灾横祸,不入慎者之门”,教人要谨小慎微,守身避祸,夹着尾巴做人;“妇人送客,不出门庭,行其言语,下气低声”、“养女不教,不如养狗”、“本不是人,状同猪狗”,完全是歧视女性的言论。这一种训蒙书,是断不可直接拿来用作今之幼学教材的。 看过以上这几种的训诫类蒙书,回头再看《事林广记》中的这段“训蒙八规”,既不像《弟子职》这般繁缛迂腐,也没有《弟子规》中的奴性思想,更不是《太公家教》这样浅陋鄙俚,因为作为民间家庭百科的的一部分,务求简要朴实,反倒更加贴近今人的生活,俨然一个南宋版的“小学生守则”。 初入学法、小儿写字法、小儿读书法、小儿温书法、读书作文法…… 在《事林广记》“幼学类”中,另有一类尤为重要的古人幼学指南,即北宋学者王日休所编写的《训蒙法》,内容包括“初入学法”、“小儿写字法”、“小儿读书法”、“小儿温书法”、“记训释法”、“说书之法”、“观书要法”、“看史书法”、“读书作文法”、“改小儿文字法”等等条目。相比上文讲到的“训蒙八诫”这类重在思想教育,教授儿童行为规范、立身准则的蒙书,王日休的《训蒙法》则重在知识教育,讲的是教育儿童学习具体知识、读书作文时的常用方法论。 小儿读书当循序渐进 比如,“小儿读书法”条云: “若初授四句,不必多教遍数,且以教识字为上。既识字,则可令其自读。若未能尽读,且读两句,其两句识得字,文读得稍熟,则令识后两句子,读后两句又稍熟,然后令通读四句。既读得四句尽熟,则放归。似此,数日则可又添一句。须是熟了,即便放归。小儿贪其归,则用心读,而渐可添也。” 这条方法论的大义在于儿童读书当循序渐进,不宜贪多。有趣的是,我们想象中一把胡子不通世故的古代老学究,写起训蒙法来,却知道利用儿童的想早点放学的贪玩心理,熟练运用奖励机制:学的越快,放学越早,使教学最终达到学的又快又好的效果。 不仅如此,王日休老先生还充分考虑到儿童的学习积极性,提倡多采取鼓励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比如这条“小儿文字法”: “若改小儿文字,纵做得未是,亦须留少许,不得尽改。若尽改则沮挫其才思,不敢道也。直待做得七八分是了,方可尽改。作十分,若只随他立意而改,亦是一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