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传统文学 >

“小红低唱我吹箫”:何种样人才能有此风雅?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中国学术论坛 天淡云飞 参加讨论

    
    姜夔 (资料图 图源网络)
    按照过去的看法,姜夔应当算不上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上过中学的人,如果喜欢古典诗词,大概还隐约记得姜夔的那首《扬州慢》,对他的认识怕也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上。除去中国古典文学爱好者和治词者,芸芸众生,知道姜夔的人又有几多?客观地讲,姜夔的影响力较之于稍前的柳永要差那么一点,柳永的词,朗朗上口通俗易懂者居多,而姜夔的词,终归书卷气比较浓。主观大胆地说一句,喜欢柳永词的普通百姓,大概要比喜欢姜夔的多吧?但是最近几年,海内外悄悄地兴起了一股研究姜夔的热潮。合肥的一群离退休老人不甘寂寞,硬是把姜夔的研究弄得有声有色,又是出书,又是举办研讨会,还成立了自己的民间群众组织——姜夔研究干事会。有道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姜夔当然有姜夔的特色,姜夔也有姜夔的fans(拥趸)。姜夔,作为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大家、音乐家,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日益深入,人们对他的评价也越来越客观,越来越公正。
    姜夔之艺
    应该说,姜夔是以词名世的。他一生词作虽不多,但几乎每一首都是呕心沥血之作。任意拿出一首词来,都有值得品味的所在,就像是一粒粒珍珠,有风味,有价值。身为布衣,他的词极呈才学,谴词炼字,雕章琢句,无不精心为之。但又那么自然贴切,不见斧凿痕迹。前人对姜词评价甚高,同时代的词家张炎说“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卷下)清人刘熙载说姜夔的“才子之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则乐在琴,在花则梅也。”(《艺概》卷四)
    在我眼里,姜夔的词作以情取胜,这情,既不同于辛弃疾的“雄健”“驰骤”(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亦有别于柳永词的“浅近卑俗”(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辛词拔山盖世,家国之情跃然纸上。柳永仕途不畅,大有破罐子破摔的味道,索性以浅艳俚俗的字词入篇,并不遮掩自己依红偎翠以江湖浪子“狭邪”的目光炯炯地盯着众多女性的僻好。姜夔呢,无有柳氏“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人生心态,无有辛氏报国有心、请缨无路、一腔忠愤发之于词的人生历程。虽然,他也渴盼有个一官半职,也曾努力过,当一切努力化为泡影的时候,他最终认命了,靠自己的才能奔走于官场之中,靠当个幕僚、靠朋友的感情资助混口饭吃。这样的生活,使姜夔很在意很重视人世间的这份情。他的词仍然循着“发乎情,止乎情”的路子在走,词作中表现的多是人的价值,人生意义,人的行为,人的心理与精神世界。很少关注国家大事,这成为后来许多人诟病他的所在,其实,在辛弃疾都难以作为抑郁而终的时代,他一介平民又能够出多大风头呢?所以,他把目光投到自己的生活圈子中,投到自己的感情世界中,并着意于文字的修饰来排遣内心的情感。以其名作《湘月》为例便可见一斑。且看上片:
    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暝入西山,渐唤我,一叶夷犹乘兴。倦网都收,归禽时度,月上汀洲冷。中流容与,画桡不点清镜。
    姜夔用细腻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非常优美的画面:傍晚,暮色渐渐笼罩远处的山峦。朦胧清幽的暮景蕴藏着深不可测的美的精华,呼唤着诗人大舟浮水乘兴一游。天色更加暗了,劳累了一天的渔民也都收网归家,水面上原有的撒网声、鲜鱼的蹦跳声、浪花的激溅声已悄无声息,落日的余辉在水面上反射出银色的光斑,送别着正要匆匆归巢栖息的几只水鸟。月夜将帐幕完全落下,偶尔的几声鸟鸣也逐渐消失,一轮明月悄然升起,将清辉洒在江面上,桨声凝止,船在漂流。远山近水寒意袭人,月色透过薄薄雾气,弥漫在江面上,更显得朦胧。虽是盛夏,望着江中小洲,水边草树,不但顿觉溽暑全消,更使人感到一股凄冷袭上心头。不是秋寒,胜似秋寒……万籁全息,江面如镜,任“一叶”在江中漂泛,谁也不肯用船桨点破明镜的江水,划破这天然的静美……这是一幅多么清幽的月夜浮湘图啊!
    但是,这样一个优美意境的描绘,作者是通过“一叶”(画船)、“夷犹”(从容不迫)、“汀洲”(汀,水边平地;洲,水中陆地)、“中流”(指湖中)、“容与”(安逸自得貌,一讲起伏徐动貌)、“画桡”(画船之桨)等文雅的词汇来描写的。若非胸有点墨者,断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姜夔写这首词的时候大约三十来岁,寄居妻族萧德藻家。诗人萧德藻很看重他的文才,把侄女嫁给了他。开篇“五湖旧约,问经年底事,长负清景”是说自己长年奔波劳碌,难履一游太湖的旧约,无暇亲近山川胜景,而今得与朋友同游湘江也是喜不自胜。当然,姜夔的字雕句琢又不同于李商隐的晦涩艰深,在刻意用典逞才上,姜夔还是比较含蓄的。他的词作、诗作一洗华靡,独标清绮,如瘦石孤花,清笙幽磬,还是显得那么特别清秀可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宋黄升《词综》),前人的评价是极为精当的。
    无论怎么说,作为南宋婉约词的一员,姜夔在词作上的成就并不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虽然他的“清空”词风影响了南宋晚期和清代浙派词人,并得到诸如“如盛唐之有李杜”(清陈锐《褒碧斋词话》)、“词中之圣”(《七家词选》)这样的美誉。其实,姜夔在音乐上的功勋,倒是史诗性的。在这位作词讲究律度的作家心中,也许当初未曾想给后人留点什么彪炳史册,然而他那些自制曲的词作,却为今人留下了珍贵的音乐资料。在其17首词作边,他竟然自注了工尺旁谱,让我们有幸在近900年后的今天能领略他那格高韵响、谐婉动听的美妙旋律。更为重要的是,他在音乐艺术上表现出了极高的天赋,能娴熟地运用七声音阶和半音,使曲调显得清越秀丽,这与他独具一格的清刚婉丽、典雅蕴藉的词风结合得天衣无缝。《白石道人歌曲》是历史上注明作者的珍谱,也是流传至今的唯一一部带有曲谱的宋代歌集,被认为是音乐史上的稀世珍宝。姜夔有自成一家的理论,曾先后向朝廷曾先后向朝廷上书《大乐议》、《琴瑟考古图》以及《圣宋铙歌鼓吹曲》,评述古今乐制、乐曲、乐器之得失,指出当时音乐中的一些不合理、不和谐的现象,提出了诸如确立音高的统一度量,希望借此复兴宫廷音乐等一系列建议。《大乐议》代表了宋代民间音乐艺术的最高成就,为后人提供了一份了解当时音乐状况的可贵资料。在书法方面,也有很高的成就,所著的《续书谱》和《绛帖平》以及他保留下来的墨迹《跋王羲之兰亭序》、《跋王献之保母志》等,历来为我国书法界和书法爱好者所看重。人谓“姜尧章书法,迥脱脂粉,一洗尘俗,有如山人隐者。”(陶九成《书史会要》)他的这些成就,是他的同侪乃至前后人难以望其项背的,从这个意义来说,称姜夔为“通才”,谅不为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