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点 《论语·先进篇》“浴沂舞雩”章曾点的形象历来为学人所激赏。这章里面主要通过与子路对比二人人生境界之高下,即所谓“子路所见者小”、“曾点已见大意”,使得曾点形象愈益鲜明。我们还需注意,二人的言行方式也起到很大的比衬作用。若缺乏礼学知识,就不能充分理解其中的相关内容。单纯把玩曾点之志,亦无不可,然而总让人觉得那样把《论语》读得忒空泛了。 子路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孔子讲学图 子路与曾点行为上的差别是很明显的:子路“率尔而对”,虽说自信满满,却也轻率鲁莽。曾点则把瑟放好,站起来,说了句“异乎三子者之撰”,从容而谦敬。结果,孔子对子路报以哂笑,对曾点则再次请其表达自己的志向。孔子为什么要哂笑子路?因为治理国家要用礼,子路“言不让”,失礼了。要论定子路的行为是失礼的,必须明白一条礼则。《礼记》中明确地说:“侍於君子,不顾望而对,非礼也。”汉代经学大师郑康成注释说:“礼尚谦也。不顾望,若子路帅尔而对。”郑氏把子路作为一个反面的例子,是非常切当的。很多人共同侍奉师长,当师长发问后,侍者应当顾望一下,以让比自己高明的人先回答,不得率尔先对。这就是孔子哂子路的原因所在。 另外,读过《论语》此章的人都会对曾点倾慕不已,然而未必真正理解了曾点。曾点的悠然洒脱,仍在礼之中。诚如宋儒所言:“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隐然自见于言外。”“使万物莫不遂其性。”在儒家,能使万物“各得其所”、“各遂其性(生)”,除了礼,别无他途。其中奥妙,是不懂礼乃至蔑弃礼法的人所不能想象的。 本文系腾讯儒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