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江西草堂(资料图 图源网络) 清代文学家李渔说,“人之不能无屋,犹体之不能无衣。”自宋真宗赵恒《劝学诗》一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观念便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了。宋天子这是以“黄金屋”来劝勉激励学子们要目不窥园,进而蟾宫折桂。但是,历史的长河流至今日,在物质文明快速发展的当下,“黄金屋”的概念不再局限于对学子的吸引,追求住房的档次早就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时下,许多人不仅仅满足于购置普通住房,追求花园别墅、公寓房、景观房、海景房才称得上时尚。在现代人的观念中,拥有一套景观房不仅彰显自己财富上的优势,更是心理上的满足,因为那是一种“由富而贵”的标志。毋庸置疑,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是人的本能愿望,拥有高档次的住房也无可厚非。但是,在物质空间不断扩大时,如果精神空间未能同时达到一种“贵”的高度,甚至被物质空间所挤压,那么生活的品位也就失去了多半的意义。 柳宗元的永州愚溪 今天,我们不妨来看看几位古人拥有什么样的“景观房”。先说说柳宗元。柳宗元所处的中唐时期已不是风云际会、万国来朝的盛世,“永贞革新”遗憾地以失败告终,柳宗元随即被贬邵州,途中又接到朝廷命令,加贬到在当时更为蛮荒偏远的永州。柳宗元的人生只有短暂的四十七年,在后十四年,虽仕途坎坷,却锤炼了思想,重塑了自我,找到了一处精神的“景观房”。 这处“景观房”就在永州。来到永州后,柳宗元觉得境内的冉溪周围远离喧嚣,幽静清雅,于是就住在冉溪旁,置身山水间。同时将冉溪改名为愚溪,泉水郁积成的水池取名愚池,愚池东边的房子便为愚堂,愚池南边的亭子就是愚亭,将此处视为自己的居所。在其《愚溪诗序》中说:“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当然了,柳宗元的诗文不可能是愚昧的,但其所云自己与愚溪、与自然相融为一,且超越了人间,这确是源自内心的声音。就在永州的这处“景观房”,柳宗元自得其乐,妙笔生花,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字字珠玑、流传千古的《永州八记》。物质穷困但精神没有潦倒的柳宗元以自然为精神的“景观房”,使山与水成为他感悟生命和传递思想的具有灵气的载体。 白居易的江西草堂 再说另一位精神“景观房”的主人——白居易。说来白居易与“居住”的话题还真有缘,历史上有这样一则趣闻,白居易未成名时有一次去京城拜谒著名诗人顾况,顾况才华高,眼光高,就拿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看过《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后,顾况感慨:“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 白居易当然不会过于看重物质,他的很多闲适诗就可以证明这一点,而且从他的字我们也不难读出一些深意,白居易字乐天,正如《周易》中所说,“乐天知命,故不忧。”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白居易在贬谪地江州(今江西九江)被古雅灵秀之景所打动,用三匹锦绢买下一块依山傍水的荒地,建起一座草堂。在这里写下了多篇诗文佳作,其中就有脍炙人口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虽少年得志,却也尝尽人间悲喜沉浮,正是在江州,在这座草堂,他的诗歌开始多为心灵和人生而吟咏,他的思想也开始多为“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参悟而凝聚。草堂虽简易,却见证了江州司马的品性,也引领着前来寻访乐天心灵轨迹的人们。 如今,江西省将此处辟为“白居易草堂”,成为一处著名的旅游景点。白居易不会想到,当年他在荒地上建起的草堂历经千余年的世事变迁后,底蕴未变、景致依旧、魅力不减。如织的游人来到这里,怀古思贤,共同追寻那份千年前的心境,这真是乐天留给后人的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精神的“景观房”,正如明代思想家王阳明云“怡神养性以游于造物”,使人逍遥于思想境界的山水之间;也如禅理中的“芥子纳须弥”,看似空间有限,实则蕴藏万物;又如庄子言“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虽也置于尘世,却已悟得真正的“独立”与“自在性”。就此而论,物质的景观房,心为“形”役,重金购买;精神的“景观房”,心向往之,即刻拥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