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资料图 图源网络) 稿酬、版税制度是随着现代报刊和出版业的繁荣而出现的,晚清以前,中国没有专门报刊和出版机构,那么,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力在哪里呢? 古代作家最初选择业余写作(古代没有职业作家)可能有满足自己的爱好或者希望千古留名的想法,但这样的人不会太多。更多的人从事写作有着明显的功利目的。首先,一个人文章写得好,名气传播出去,可以引起各级地方官员甚至皇帝的注意,从而平步青云。其次,科举制度确立后,想做官得先考进士,而考进士主要是考各种策论,文学功底深厚的人在这方面容易占便宜。不过,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在于民间盛行的写文章给“润笔”的惯例。 汉武帝时,陈阿娇皇后因故失宠,被贬至长门宫居住,宫廷女人都是以婚姻为事业的,汉武帝这一招对阿娇的打击极大。陈阿娇苦思突围之策,终于想出一计。她派人携黄金千斤求当时的著名文人司马相如代做一赋,倾诉自己的缠绵心事。司马相如果然写出一篇催人泪下的《长门赋》,这篇文章深深打动了汉武帝,他将陈阿娇重新召回身边。一篇文章换来黄金千斤,这在今天无法想象。 唐代书法家李邕曾任北海太守,书文俱佳,许多高官和各地寺庙的住持,经常花巨资请他写文章。李邕写过八百多篇此类文章,其积累的财富可想而知。这个人出手大方,经常拿钱财接济别人,尽管如此,他的个人生活还是非常奢侈,杜甫有诗云:“干谒走其门,碑版照四裔。……丰屋珊瑚钩,麒麟织成罽。紫骝无剑几,义取无虚岁。”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也曾得到过高额“润笔”。宪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地方势力吴元济反唐,唐宪宗派大将李愬讨伐。李愬雪夜奇袭蔡州,活捉吴元济。战争结束后,韩愈受托写《平淮西碑》,他将功劳完全记在大将韩弘身上,对李愬轻描淡写。韩弘自然大喜过望,当即拿出500匹绢相赠。500匹绢是个什么概念呢?作家刘继兴先生考证,那时一匹绢值200文,一斗大米值13文,韩弘给韩愈的“润笔”大致相当于7690斗米,当时一斗米约有13斤。现在买13斤普通大米大约需要26元,买7690斗大约需要199940元。韩愈一篇文章就拿了将近20万元稿费,你叫他不富都不行。 与韩愈同时代的皇甫湜更牛。有次,他给名相裴度写了一篇《福先寺碑》,一共3000字,向裴度要求一个字三匹绢,结果裴度果然给了他9000匹绢。韩愈获得的500匹绢相当于如今近20万元人民币,裴度得到9000匹绢相当于现在多少人民币,您不妨算算。 唐代诗人白居易跟元稹是刎颈之交,元稹死后,白居易为之撰墓志铭,本想无私奉献,不收分文,但元稹的儿子执意要付给报酬,他支付的报酬有银马鞍、玉腰带、丫环、马车和绫罗绸缎,折合铜钱六七十万。白居易推不掉,只好将这笔“润笔”全部捐给香山寺,并声明“凡此利益功德,应归微之(元稹的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