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不归 自《诗经》、《礼经》、《孝经》等儒家经典,到《菜根谭》、《围炉夜话》等道德巨制,再到《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曾国藩家书》等圣训遗篇,华夏先人以德配天,修内而安外。“立德、立功、立言”,匡时正俗;“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济世弘道;“文死谏,武死战”,是祖先们垂范不易的道德纲纪。“古人诚不我欺”,古今之异,宁不自扪耶? “耕读传家”(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许多古宅老院的匾额上,我们经常容易看到“耕读传家”这样四个字。耕呢?是耕地的“耕”,读呢?是读书的“读”。“耕读传家”在老百姓中可谓流传深广,深入民心。 耕田可以事稼穑,丰五谷,养家糊口,以立性命。读书可以知诗书,达礼义,修身养性,以立高德。所以呢,“耕读传家”既学做人,又学谋生。 这里所说的“读”,当然是指读圣贤书,为的可不是做官,而是学“礼义廉耻”等做人的道理。因为在古人看来,做人第一,道德至上。 在耕作之余,或念《四书》,或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或者听听老人讲讲历史演义。人们就在这样平平常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着礼教的熏陶和圣哲先贤的教化。所以呢,除了“耕读传家”之外,过去很多文化人家的厅堂里也挂着“诗礼传家”的匾额。 孔子教子学诗学礼,历来传为美谈,被称作“庭训”、“诗礼垂训”等等、那么孔子自己的后代称作此为“祖训”,自称为“诗礼传家”。 孔子教孩子学诗学礼的事,见于《论语·季氏》。书上说啊,有一天,孔子独自站在庭中,他的孩子孔鲤迈着小步恭敬的走过,被孔子叫住,问孔鲤学过《诗经》没有?孔鲤回答说还没有,孔子就对孔鲤说,不学习《诗》是无法同人交谈的。于是,孔鲤就退回去认真地学习《诗经》。后来又有一天,孔鲤从院里经过时又被孔子叫住,又问孔鲤学习“礼”了没有,孔鲤说还没有。孔子又教育说,不学习“礼”是很难立身做人的。于是,孔鲤又立身退回去,去学习“礼”。 这件事的经过,是孔鲤对陈亢讲的。 这个故事里所提到的《诗经》,就是孔子删修编订而成。孔子曾经说:大家何不学学《诗》呢,《诗》既可以激发一个人的志趣,增长一个人的知识,又能与大众的感情交融,还足以发泄自己委屈的情绪。从近的来说,可以使人懂得如何侍奉父母;远一点来说呢,可以使人懂得如何侍奉君上;另外可以多多认识草木鸟兽的名称。孔子还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段话出自于(《论语·为政》),可理解为《诗经》有劝善惩恶的意思,《诗经》三百篇的作者都是基于无邪纯净的思想来创作这些诗篇,而读了它之后,人可以去除邪恶的思想。 至于“礼”的重要性,那就更是不言而喻了,孔子就谈到过“克己复礼”嘛。“礼”是人人须遵守的行为规范、道德礼仪等等。孔子说过“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段话是出自(《论语·颜渊》)。“礼”既然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一个不学“礼”,不懂“礼”的人怎么能够在社会上立身处世呢?这就是“不学礼,无以立”的道理所在。 刚才我们谈到的“耕读传家”和“诗礼传家”都是古人用以“传家”的家训了。 中国人自古就注重庭训家教,曾子杀猪教子、孟母三迁等故事至今在老百姓中耳熟能详。历史上的名臣、大儒,如宋朝的司马光、欧阳修、朱熹,明朝的王夫之及清朝的郑板桥、曾国藩等等,都留有家训。还有许多形式的家书、教子诗等等。在这些历朝历代的著名家训家规中,中国传统文化中固有的仁义礼智信、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文化和美德,被不厌其烦地叮咛后世子孙。 从这里呢,我们看到了古人家教的智慧。如果只是把子孙教成“希图前程,指望富贵”的人呢,结果当了官贪赃枉法,弄到身败名裂,惭羞父祖,做了不肖子孙,可都得怪父母当初教养之过了。 修齐治平、立己达人的儒家正统文化可使人立于不败之地,两千年来,这些传统文化的道德礼仪的承传使我们的社会维系不坠,绵延至今。 在当今的中国社会,大人教育孩子呢,都是希望孩子能够有好的富贵前程、出人头地,不要在社会上吃亏。如此以来,很多的孩子都是单纯重视学业成绩,只知道如何在社会中钻营、却不懂得做人的道理了。 在当今的社会中,回味古人的智慧当真是让人受益匪浅了。如今,在国内,教孩子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国学课程日益受到欢迎,这或许是人们内心深处对道德回归的一种向往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