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日荣 《老子》有言:“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句话的大概意思就是: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羞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受到危险。 字字箴言,但有的人未必就当真,比如大清的“大老虎”和珅。和珅初入官场也是一位廉洁自律的好官。担任侍郎之后,有位叫安明的人送礼给他,希望能够升为司务。和珅断然拒绝了安明的礼品。后来,和珅奉命查李侍尧的贪污案,李侍尧和他的党羽的财产被和珅私吞,加上乾隆的赏赐,和珅慢慢地变得奢侈起来,同时对于财富的追求也越来越疯狂,最终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 “知足”“知止”(资料图 源自网络) 老虎作恶多了,民众就有除之而后快的想法,贪官贪污的多了,民众积怨的堰塞湖就会决口。乾隆驾崩,嘉庆帝上台之后,立即宣布和珅的二十条大罪,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十五年收入!最后,和珅在自己家用白绫自杀。和珅受辱,全在于贪欲太盛。 说到“知止”,让我想起来同是大清的两个名臣,一个是林则徐,一个是曾国藩。 林则徐曾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没有给子孙留下丰厚财富的林则徐,却给了子孙自食其力的能力和千古精神。 至于曾国藩,“决不肯以做官发财,决不肯以银钱予后人。”他曾说:“吾不欲多寄银物至家,总恐老辈失之奢,后辈失之骄,未有钱多而子弟不骄者也。”在曾国藩眼里,唯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对于金钱与权力,他认为“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曾国藩懂得“知止”,所以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 三个人,两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珅不知足,以一种耻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而林则徐与曾国藩不仅给后世子孙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赢得了后世之人的尊重。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