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祭祀种类 各个宗族祭祀的名目纷繁,日期不一,习惯不同,为各家族的规则所制约。即墨杨氏家族定有《祭法》,给我们留下较清晰的记录:元旦祭祖,先男子,后妇女。元宵节祭祠堂,晚间举行。清明前二三日,合族扫墓,祭始祖,各房祭本房始祖,各家祭祖,并祭伯叔高曾祖、伯叔祖、伯叔、兄嫂。初伏日献新,祭于祠堂。中元日,晚上在祠堂祭祀。中秋节亦祭于祠堂。十月初一日祭扫部分祖先坟墓。冬至前一日祭于祠堂。各家祖先的忌辰,各自往墓前祭奠。 古人秋祭曰“尝”,冬祭曰“烝”,江阴袁氏宗祠“祭期定于二月、八月,效昔人烝尝之义”。这是春祭和秋祭,不过符合古人祭奠之义。吴江任氏《祠规》:“合祭所以收族也。每十月朔期早齐集,历四时而一会,水木之思,何人蔑有,务望各致其诚”。以十月初一日为全宗族的大祭。南皮侯氏《家规》:“朔望率子弟谒先祠”。即每月初一、十五两日拜祠堂。总起来说,清明和冬至,一次扫墓,一次祠堂祭祖,是两次大祭,各宗族大体相同。 以上是常规的祭祀,还有特殊的。子孙有了荣耀,回乡祭祖,或新得功名,表示感谢天恩祖德,举行临时性祭祠。江阻袁姓《祠规》:“凡子孙入泮者,备祭三席;补廪者捐钱三千,作二年交清;中乡举者捐钱三十千,本年交足十千;中甲科者捐钱五十千,本年先交二十千,余皆匀二年交清;其登仕籍而有俸余官资者,临时公议酌捐”。中秀才祭祖,功名高的更要捐钱祭祀了。 (四)祭祀仪式 光绪间武进、阳湖两县合修的县志,谈到当地民间祭祀习俗:“春分秋分祀宗祠,羊一豕一,酒盏菹肴具,族人以昭穆为次,重行北上”。这里讲了祭仪和供品,是反映了家族祭祀状况。不过我们还是看族谱宗约的规定为好。祭祖仪式包括祭礼、供品、主祭人,祭品分配等内容。 “宗子以主裸献”。宗子、族长主持祭祀仪式,这是他们的权力,也是他们治理族人权力的标志。 “司仪所以谨亵也。主祭者先行礼,设茅行灌,出迎牲,既奠读祝,焚明器,工奏乐,子姓拜,以世及昭穆相祭礼行之,献毕,彻俎”。这是吴江任氏的祭法,族尊先向祖宗牌位行礼,接着亲自摆上供品,奠酒,宣读纪念文字,焚烧纸糊的各种明器,奏乐,然后是族人按照辈分年龄次第行礼,反复三次叩头,典礼完毕,撤出供品。族人以辈分排列位置向祖宗行礼,这是各宗族共同的,至于三叩,还是四叩等细节,则有不同。 “备物所以致敬也。羊一豕一,大宗祠祭席一;羊一豕一,宗祠席三,义祠二。嘉荐均十有二品,爵席以三,羹食从之,物惟其时”。任氏祭品主要是猪羊,果品菜蔬依祭祀季节,选择新鲜果菜。在这方面即墨杨氏规定的详明。其除夕祭三世以上祖先,用大馒头、蒸卷各五个,糯米、黍米糕各二大方,牛羊猪三牲各一份,另有茶、酒,祭时烧纸钱。祭四至八世祖,馒头、蒸卷、糯米糕、黍米糕同于前,另外每位还有米饭、粉汤五碗,猪肉、鸡、鱼做的荤腥菜五碗,时下素菜五碗,油果、山果各五个,茶二遍,酒三巡。上元之祭,蒸食五尖碟,荤素菜十种,二十蔬,油果、山果各五个。清明扫墓,祭品除同于前述的,又有韭饼、米糕、米蒸饼。初伏日祭祀的供物有新麦馒头十碟。中秋节祭祀堂,用月饼、西瓜。所用供品及器皿,“皆子孙手设之,不得用童仆”。以此表示子孙祭祖的虔诚态度。 “祭毕,相率以齿会拜而宴”。这里说的是合族祭祖仪式完成之后做的两件事,一是族人互拜,一是会餐,分食祭品。族人之间在祠堂的行礼,即墨杨氏于康熙间实行的家法极严,其规则相当繁琐,然为明其究竟,不妨录其原文于次: 岁首元旦祀,先毕行最尊者。有兄弟则弟拜兄,毕,则东西相向对立。无兄者独西向立。子侄辈群拜之,四叩,退;孙、侄孙辈群拜之,四叩,退;曾孙辈群拜之,四叩,退。最尊者坐于旁,以次尊者弟拜兄,毕,东西相向立,子侄辈群拜之,四叩,退;孙、侄孙辈群拜之,四叩,退。以次尊者立于旁,卑者弟拜兄,毕,东西相向立,最卑者群拜之,四叩,退。凡尊受卑者拜,揖则答半,拜则直受,不止不扶。凡兄弟拜,如五人,最长者居西,以肩为比,次居稍西,三中央,四稍东,五极东,皆此向,其四人揖则同揖,其四人跪,四叩,则最西者立而扶之,四人叩毕起,又同揖,最西者退;其三人揖则同揖,其三人跪,四叩,则稍西者立而扶之,三人叩毕,又同揖,稍西者退;其二人揖则同揖,其二人跪,四叩,则中央者立而扶之,二人叩毕,又同揖,中央者退,其一人揖则同揖,其一人跪,稍东者立而扶之,一人叩毕,又同揖,并退。不问亲疏,但以齿,一日一月之长亦然,或数十人,或两人,皆准此。 这个礼节,极力强调尊重兄长。若能敬兄,对尊亲自然不会失礼。长兄为大宗,诸弟为小宗,尊崇大宗,是中国宗法制度的特点,杨氏的礼节典型地表现了这种特性。 祭品死者不能吃,如何处理呢?有的宗族举行会餐,令与祭者吃食,像益阳熊姓那样。即墨杨氏在元宵节祭后,“与祭者飨馂余”。有的家族人数太多,不能举行宴会,就分配祭品,如吴江任氏:“颁胙所以均惠也。子姓众多,不及设席燕饮,祭后各颁胙肉,数起以斤,六十者倍之,七十、八十者倍递之,尚年也,不以分限”。对族人不分行辈,平均分配,唯照顾高年人,多分一些。有的宗族别有分配办法,浙江山阴王氏雍正十一年(1733年)的《宗祠规例》:“宗庙之中,亲亲又当贵贵,凡有超群衣顶子孙,其给胙必较执事者次第倍之,以表奖劝之意”。具有举人、进士和品官身份的人分到的胙肉,比一般祠堂办事人员还要多,问题不在猪肉多少,而是宗族给予的荣誉。可能是给有功名者的地位过高了,该族于嘉庆九年(1804年)又议定:衣顶之家的胙肉与分长、执事相同。江阴袁姓宗祠给尊贵者以专席优待:“凡族中有贵且贤者,当专席以尊显之,盖贵贵、尊贤,义有均重,非阿谀也。且使有志子孙睹兹尊显,以激发其读书上进,显亲扬名之心”。 祭祀仪式后,有的宗族举行会议,向族人宣讲宗法。如南皮侯氏,族长于初一、十五日拜祠堂后,即“击鼓而诵家法,使列听之”。表彰孝子顺孙,教育忤逆及有过失者。 在整个祭祀过程中,有的宗族设立纠察人员,如宜兴任氏规定:“祭,设纠仪二人”。纠仪专门检查与祭人员祭祖是否真诚,对亲长是否尊敬,宴饮是否合乎礼仪,以便惩罚那些不守祠规的人。 无需赘言,宗族祭法把祭祀的各种问题都考虑进去了,礼法实在是够严密的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