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古歌怎么唱?讲究四呼五音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张卫东博客 张卫东 参加讨论

    中国古歌演唱与当今流行的西方声乐决然不同,追求个人自然而然的声音,注重对切韵咬字的要求,因此自有一套声乐训练体系。
    “四呼”是在演唱中对口形的四种综合称谓,即“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简称开、齐、合、撮。
    这种表示发音时口腔的四种形状,是每一个汉字、必属于四呼中的某一呼的标准。无论是吟诵中的诵唸还是吟唱,必须都要懂得四呼,口腔运用合格,发音才能准确。
    要分辨四呼,就要先介绍后面的三呼,而后再说前面的一呼。
    一般把以i(衣)同其他声母、韵母相结合的音,都算是“齐齿呼”。
    再有把以u(乌)同其他声母、韵母相结合的音,都算是“合口呼”。
    还有把以u(迂)同其他声母、韵母相结合的音,都算是“撮口呼”。
    
    琴歌《凤求凰》(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一呼则是以a(啊)、o(喔)、e(鹅)同其他声母、韵母相结合的音,都算是“开口呼”。也就是说,凡不用i(衣)、u(乌)、u(迂)介在中间的音,都算是“开口呼”。
    这些前人留下的有关四呼和发音出字方面的文字资料很多,我们只要在老师的传授下再加以认真理解,便能基本掌握这些系统的规律。
    中国汉字读音是由不同部位的发音来确定韵脚,这也就产生了不同字音的音高。每个字的准确程度要取决于发音部位是否正确,从正确部位发出的音才算标准。
    古人把喉、舌、齿、牙、唇这些部位发出的音称为“五音”,实际上是运用五种分音的五种咬字方式。古人叫:宫、商、角、徵、羽,宫是喉音、商是舌音、角是牙音、徵是齿音、羽是唇音。宋《切韵指掌图》③中有五句《辨五音例》如下:
    欲知宫,舌居中。(“宫”、“中”本字即属宫音)
    欲知商,开口张。(“商”、“张”本字即属商音)
    欲知角〔读入声〕,舌缩却。(“角”、“却”本字即属角音)
    欲知徵,舌挂齿。(“徵”、“齿”本字即属徵音)
    欲知羽,撮口聚。(“羽”、“聚”本字即属羽音)
    理解用声母和韵母反切成字的道理和方法,只是完成识字。至于怎样唱,怎样运用正确方法将声母、韵母字音念准还有一定技巧。古书中以“东”字为例:“东”字之头为“多”,腹为“翁”,“多”与“翁”相切即成“东”字,这是两音切字法;如果用三音切字,则“东”字的头是“多”,腹是“翁”,尾是“呜”。三音切字就是头音即是声母,腹音即是韵母,尾音实际就是韵母的延长部分。
    三音切字较两音切字细腻准确,在字尾上的行音归韵最为讲究。特别是行腔较长的字音,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字音是一个字一首歌的道理。
    出字是字的“声母”,就是口语中常说的“字头”。将声母念准确,是唱曲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出字后若不准确运用还有一些缺点:有时将声母和韵母突然分开,头、腹音唱成两个字音。这是反切法读字弊病,声母和韵母之间还要过渡得圆润且不露痕迹。有时将声母唱过头,成为“字疣”。也就是唱的忒重,犹如结成疙瘩一样。把韵母念准后还要注意尾音,一般是收音不准确唱出“飘(北京人读pia)音”,使得字音改变为另一个字。
    吟诵发音,必须先打开上颚和打开牙关。打开上颚,即把上颚向上抬高,使口腔共鸣大,声音就圆润宏亮。
    打开牙关,是指行腔时灵活地运用牙关上下开阖,下颏随之活动,使声音便于变化。
    在发音方面还要掌握力度,曲子音阶有高有低,音量有大有小,力度要有强有弱。
    一般诵唸没有伴奏音乐,一大段文赋要一气呵成。即便以琴(古琴)和之也是一字一音,没有间奏过门音乐,而节奏也比较自由灵活。这就是中国古歌的单音表达情感的歌唱方式,因此用诵唸作为初步掌握音准试唱是歌唱的基础。诵唸古文时必须用丹田气托住声音,才能不使声带疲劳,要擅于吸气、吐气、换气、偷气。
    初步要领是在诵唸之前,首先用鼻将气吸足。最好不要用嘴吸气,这样不但影响字音也会口型不准确。应该用鼻子呼吸后将气储存丹田之下,再缓慢均匀地运送出来,冲激声带以不同部位咬字发出声音。注意运气时不要特别吸深,更不要存在胸腔中。气要吐得缓而匀,吐得太快或吐得不顺,会影响后面的换气。
    换气与偷气同样是继续吸气。一般是在句末或是音阶较疏、节奏较慢之处,在末一二拍上续吸一口气,使丹田下增加储存就是换气。在句中或是音阶较密、节奏较紧处,一拍之下急促地续吸半口气,以补充不足就是偷气。换气、偷气一定要轻、快,切忌重、慢。
    (原载2014年商务印书馆《国子监官韵诵唸·孝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