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正蒙学堂 >

包公三十七字教子孙永不出贪官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凌俊峰 参加讨论

    包拯,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北宋著名官吏,在他早年中进士后,因赡养父母屡次辞官不就,而父母去世后,亦庐墓服丧,以孝闻名一方,后终丧出仕。曾任开封知府,《宋史·包拯传》中评价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为之敛手,闻者皆惮之”。当时开封谚语说到“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正因此包拯深得宋仁宗的青睐,在他去世后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孝肃。
    
    包青天(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由于他为官清廉公正,北宋官场之风为之一新,而包拯本人也深受百姓拥戴,诸多戏曲传说都以他为原型进行艺术加工,其代表有“狸猫换太子”、“打龙袍”、“铡美案”等,黑脸包公、包青天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而在安徽家训文献中,字数最短却最知名的家训也是由包拯留下来的。据记载,其家训不过短短三十七个字,非常浅显易懂:“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即假如包家后人为官犯下了贪污钱财之罪,就会被逐出家族,死后也不能葬在包家的坟茔之中,不再被认为是其子孙,这在传统社会毫无疑问的是对自己家后人最严厉的要求,正如同悬在包家子孙头上的一把利剑一般时时刻刻的警醒着他们。
    在这三十七字后,包拯还加上一句:“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即他让自己的儿子包珙将这一句话刻在石头之上,树在屋壁,警醒后世子孙,在这样的时刻提醒下,包氏后人谨慎为人,没有一人因贪赃枉法而受到惩罚的。
    正因为有包拯严格的治家,才赢得众人的拥戴与千古芳名。在其家乡,传说着这样的故事:在其祠堂附近有一条河,正因其而得名,称为“包河”,河水清澈甘甜,在水中生长许多莲藕,人们采来实用,却发现莲藕味道鲜美,最大的特点是它不像其它的莲藕“藕断丝连”,其中没有一跟丝,正因为包拯的大公无私,这里的莲藕也受到感化,变得“无丝”。而在包公祠堂中,有一眼井,名为“廉泉”,这井水传说也有神异功能,如果是清官喝下这井水,会觉得无比甘甜神清气爽,而若是贪官喝了,会觉得腹痛难忍。人们说,这是包拯的神灵在冥冥之中帮百姓做主。(作者:凌俊峰)
    本文系腾讯儒学特约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