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戴震:怎么知道是孔子说的?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渤海早报 高深 参加讨论

    文/高深
    时间到了公元二千零一十五年,政治、经济、科学、文化,许多方面让人感到耳目一新,人们在新鲜感中又有诸多陌生感。“陌生”说明时代发展了,许多新事物与日俱增,昨天还懂,今天已经半懂半不懂似懂非懂,甚至完全不懂了。不懂就要学,就要不断地增长学问。既不懂又不学,那就要落在时代后面。
    
    戴震(资料图 图源网络)
    什么叫学问?人们有各种相似的解释,郑板桥老先生却说:“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纯汉尔。”
    说到这个“问”字,有个“戴东原追问私塾先生”的例子很典型。
    清代学者戴东原(即戴震),十岁上学时,先生讲,《大学》是一部记载孔子言论的书,是由曾子记述;有的就是曾子说的,又由曾子学生记述。戴东原不理解则问道:“怎么知道是孔子说的、曾子记的?怎么又知道有些是曾子说的、曾子学生记的?”先生说是先儒朱熹讲的。戴仍不解又问:“朱熹是什么时代的人?”先生说是南宋人。戴再问:“孔子曾子是什么时代的人?”先生说是东周人。戴追问:“东周与南宋相隔多少年代?”先生说大约二千年。如此戴东原更加不解:“二千年后的朱熹怎么就知道《大学》是孔子和曾子的言论呢?”先生回答不出,无言以对。
    有人或许会认为戴东原不尊重老师。其实不然,他能够不懂就问,恰是一种很值得赞许的治学精神。学问学问,学识和好问从来都是根与枝、花与果的关系。当今我们践行的市场经济就是一门大学问。对于学问,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不懂就问,是实事求是,是谦逊老实,是成才者绝不可缺的途径。天地之大,历史之久,谁人能是事实上的“万事通”呢?人类不了解和不知道的事情太多了。人都是学而知之。不知不懂并不可耻,不知装知,不懂装懂,不但可耻,而且有害,害人害己害国家。
    对不懂的事情不仅要问,而且应该不耻下问。有些人向上级问,向专家问,或许并不难于启齿,要是问群众问下级,那就很难说了。《东坡题跋》中记载了两件事。一件说,画家戴嵩画了一幅斗牛图。用锦囊玉轴装好,视为珍宝。可是一个牧童看了画却大笑说:“牛斗力时,尾巴夹于两股之间,画上的牛却摇着尾巴,不像。”另一件则是:黄荃画的一幅飞鸟,颈和足都伸展着。有人指出:“飞翔的鸟,要么是伸颈缩足,要么是伸足缩颈,没有都伸着或都缩着的。”东坡就这两个故事感慨地说:“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不耻下问,把下问当作真知源泉,不论是在什么时候,对什么问题,都差不了大格。有一位革命老人曾语重心长地告诫人们:“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的意见。先做学生,然后再做先生;先向下面请教,然后再下命令。”孔老夫子也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问号是标点中一个特殊重要的符号,它很像一把钥匙。那些勇于承认自己知识有限的人,总是握紧“?”这把能打开许多知识大门的钥匙,并用它去铺筑求知之路、成才之路。英国大戏剧家萧伯纳对人们彼此提问和交流思想有过一个非常深刻的比喻:“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
    当今时代,人们面临许许多多陌生的事物。陌生并不可怕。从陌生走向熟悉有一个过程,缩短这个过程和在过程中尽少失误的窍门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习。问,向一切行家里手问,向一切实践者问,即是学习中最便捷、最普遍,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