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俊(腾讯儒学专栏作者,杭州师范大学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 《不舍论语》370—卫灵公第三十九:道不同章 【原文】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解读】 虽说谋事做事,务须集众力,但如不能齐心协力,则人多又恰只是乌合之众,不坏事已是万幸。 人是思想的芦苇,人的言行无不受制于自己的思想。人的思想常常呈现为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决定人的言行,而又决定于人的认识,关于外在的认识,关于自我的认识,关于历史的认识。 认识不同,虽然也可以因为某种机缘而共同谋事,但终难长久,而且也颇费心力。若非不得已,实不必硬扯在一起,各从其志,就行了。只要还是正当的,也大可乐观其成。 《不舍论语》371—卫灵公第四十:辞达而已矣章 【原文】 子曰:“辞达而已矣。” 【解读】 说话是为了表达,但说话要能表达清楚,却又很难求。 语言指陈的事物,有表象,有隐于表象的道理。描述表象虽有具体物象可借助于眼睛,但落在语言,终不容易;陈述道理,无相可借,自然很难。言说如是陈情,情虽因物生,却变化莫测又细微,语言更显无奈。 语言因其难以表达清楚,故人穷其所能以言之,话讲得越来越多,越来越长,越来越华丽,越来越复杂。这固然是不得已,但却也容易让人流连于语言而忘记言说的本来目的只在于辞达而已。 《不舍论语》372—卫灵公第四十一:师冕见章 【原文】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解读】 孔子对人的尊重,尤其是尊重残疾人,此章刻画出非常亲切的典范。 瞎子师冕来访,孔子引他进屋。到台阶,便提醒他这儿是台阶;至坐席,便告知他这儿是坐席;待坐定,又一一告知他,这位是谁,这位是谁。师冕走了,子张问孔子,这便是接待盲人的方式?孔子给予了肯定的回答。 一切都很自然,并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但几乎每个细节无不设身处地考虑到。儒家待人接物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原则,将心比心,推己及物,此章呈现得很清晰。 作者简介: 何俊教授 何俊,男,1963生。现任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副校长,兼国学院院长,兼任浙江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中国哲学与思想史,曾出版《西学与晚明思想裂变》、《南宋儒学建构》、《事与心:浙学的精神维度》、《师英录》、《不舍国学》等著作。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专栏——何俊教授《不舍论语》系列稿件,版权属腾讯网所有,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