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他是司马懿的弟弟 却说自己到死都是大魏的臣子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凌俊峰 参加讨论

    文/凌俊峰
    魏晋之际的权力斗争,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曹操奠基的魏国江山在较为平稳的运行过程中逐渐改姓司马,没有太多血光之灾,比较平稳的过渡了。在权力的斗争中,各种各样的势力想方设法去拉帮结派,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曹家和司马家都建立了以自己为核心的人脉网,彼此相互对立斗争,这也是想象之中的事情。但历史的吊诡之处在于,并不是血缘关系亲密就决定了所有政治人物的站队。有些人明明在权力斗争的漩涡中部极其容易被天经地义地划归某一派,却偏偏要站到另一边去。今天要讲的司马孚就是这样的人。
    他是司马懿的三弟,和哥哥一样有名望有学识,于是被举荐为官,曹丕当政的时候,选拔内朝官员,喜欢用自己比较亲近的人,而司马孚却认为这样不合适,于是进谏,改变了这个风气,最后他也得到了曹丕的赏识,一路提拔,最后在曹叡即位的时候担任了度支尚书一职,主管国家财政。当时因为诸葛亮屡次北伐,魏国防守进攻,需要劳师动众,粮草是个大问题。作为主管财政的司马孚提出了两个解决方案:调兵、屯田。一,是抽调两万军队,随时准备迎战;一个是抽调百姓五千人,在关中地区屯田,解决粮草供应问题。这两个策略都起到了大作用,关中的稳定,得益于物资的充实,否则,历史不知道会怎么样改写。
    
    司马懿(资料图 图源网络)
    除了魏蜀矛盾,当时权力斗争也是魏国内部的大问题。司马懿显然不是一个本分的人,他借助着与蜀国的战争逐渐积累自己的权力,逐渐开始了不臣之举。而司马孚却和哥哥保持了距离,在斗争中显得非常谨慎,不愿过多过问时局,在这个时候他选择了正心诚意的修身之路,避免了流言与陷害。249年,司马懿发动兵变,夺了曹爽的权力,随即加封自己的弟弟为太尉,后又转任太傅,这都是非常高的官位。位高权重的司马孚本来应该全力支持自己的哥哥,因为司马氏得权,自己也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好处。
    但是司马孚并没有这样做,他的内心更愿意支持魏政权,在无情的权力斗争中,他也更加同情曹氏。尽管最终的禅代是不可避免的。
    260年,宫廷又一次发生了大事:曹髦因为不满司马昭的弄权,带着宫中的下属就想要去讨伐司马昭。这样的“讨伐”也许更像是一场“造反”或者一场儿戏。显然,这样的冲突结果是不用说的:曹髦被像一只动物一样被司马昭的人杀了。这件事引起了很大轰动:皇帝死了,而碍于司马昭的威权,没有半个人敢去看看他们的皇帝。这个时候,只有司马孚站了出来。他立马赶到宫中,找到曹髦的尸骨,把早已经冰冷的尸骨抱在自己的腿上大哭道:“让陛下被杀,是我的罪过!”本来人们希望把曹髦草草下葬了事,而司马孚却上奏说,应该以王的礼节安葬他,最后获得了同意。
    
    司马昭(资料图 图源网络)
    265年,该要发生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司马炎终于取代了曹奂的皇位,把他废为陈留王,赶出了京城。面对这件无法改变的结局,司马孚亲自前去送行,他握着曹奂的手,流着泪说:”即使我死的那天,也是大魏国的臣子。“
    晋朝代魏,作为司马懿弟弟的司马孚也毫无疑问被司马炎封赏了:安平王,食邑四万户,进拜太宰、持节、都督中外军事,手下还有许多属官,位高权重;皇帝为了表示对他的恩宠,每次司马孚上殿议事时都降阶相迎,过寿时,司马炎还亲自献酒,以家人之礼对待他,可以说这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待遇了。但是面对这种恩宠,司马孚却常有忧色,在官场上低调为人,他的心中,也许对司马氏的篡国有太多的想法。
    272年,司马孚去世了,在临终前,他下令:“有魏贞士河内温县司马孚,字叔达,不伊不周,不夷不惠,立身行道,终始若一,当以素棺单椁,敛以时服。”直到走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实现了自己做大魏臣子的誓言。因为这样的举动,司马孚在历史上才得到了很高的评价。著名史学家赵翼就说:“魏、晋以来,易代之际,能不忘旧君者,称司马孚、徐广。”面对这样的历史,我们也不得不发出“盗跖、(柳)下惠之事,古已有之”的感慨。
    本文为腾讯儒学频道原创,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