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红楼梦》美女排行榜 谁是你心中的NO.1?(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趣历史 佚名 参加讨论

    TOP6、“好个模样儿”香菱
    
    香菱(资料图图源网络)
    香菱小时候就“生得粉妆玉琢”、“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胭脂痣,从胎里带来的”,整一个美人胚子。
    长大之后,“模样虽然出脱得齐整好些”,惹得“酷爱男风,最厌女子”的冯渊“一眼看上了这丫头,立意买来作妾,立誓再不交结男子,也不再娶第二个了,所以三日后方过门。”而薛蟠也因争抢香菱而打死冯渊。能让一个“最厌女子”的标准同性恋转性,实是不容易。
    住进梨香院后,周瑞家的眼中看出“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后来又从贾琏口中“生的好齐整模样。。。开了脸,越发出挑的标致了。”凤姐转述薛姨妈看着香菱“模样儿好”可见众人公评,这香菱果然好模样。
    若说“晴为黛影,袭为钗副”,那么香菱就是可卿之“影”,即所谓“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而可卿是十二钗之首,在黛、钗之上,因此评定香菱在尤三姐、晴雯、龄官等“黛影”之上。
    TOP5、“眠芍”史湘云
    
    史湘云(资料图图源网络)
    黛玉进贾府大约是六岁,宝钗进京大约是十岁,比起黛、钗,湘云算是宝玉真正的青梅竹马,也因此,湘云没有出场的描写,湘云容貌,先是见于黛玉房中,黛、湘共卧,湘云“一把青丝拖于枕畔,被只齐胸,一弯雪白的膀子掠于被外,又带着两个金镯子。”
    最出彩的一回是醉眠芍药裀:“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好一幅美人花间沉醉图。正如美人方可藏花,方可扑蝶,也唯美人方可眠芍。醒来时,又是“慢启秋波”。
    晚上怡红开宴,湘云抽得海棠花,题曰“香梦沉酣”,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黛玉笑道:“‘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这一回,湘云实占两花:一芍药、二海棠。按宝钗花签诗“任是无情也动人”下句“芍药与君为近侍”,历来牡丹、芍药并举,而牡丹殊胜一筹,因此评定湘云只在宝钗之下。
    “琉璃世界白雪红梅”时,除了宝琴的“凫靥裘”,就算湘云又占了先:“穿着贾母与他的一件貂鼠脑袋面子大毛黑灰鼠里子里外发烧大褂子,头上带着一顶挖云鹅黄片金里大红猩猩毡昭君套,又围着大貂鼠风领。”
    脱了褂子,里面是“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镶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褃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装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麀皮小靴,越显的蜂腰猿背,鹤势螂形。”
    “蜂腰猿背,鹤势螂形”,画出湘云身材。众人都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贾母也曾说过“倒扮上男人好看了。”
    与黛玉、宝钗比古时美人不同,湘云比附的都是男性:“琉璃世界白雪红梅”中黛玉说湘云是“孙行者来了”,湘云知道邢岫烟受欺负要去“问着二姐姐去!”时黛玉又说“你又充什么荆轲聂政”,湘云侠气可见。
    TOP4、“鲜艳妩媚”薛宝钗
    
    薛宝钗(资料图图源网络)
    薛宝钗进贾府,没有林黛玉、薛宝琴的大阵仗,不过“年岁虽大不多,然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作者这里是含混一写,不知道说的是黛玉不及宝钗的是“品格端方”,还是“容貌丰美”,抑或两者兼有?
    作者借宝玉之口:“怪不得他们拿姐姐比杨妃”,又说:“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可见众人公认,宝钗是个“绝色的人物”那宝钗的容貌如何?书中有两段一样的描写:“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都是从宝玉眼中画出。宝玉自个,也以“宝钗之仙姿”和“黛玉之灵窍”并举。
    最难的是,是宝钗的“肌骨莹润”,宝钗又从不喜“花儿粉儿”,当得“却嫌脂粉污颜色”七个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为此作注:“可巧宝钗左腕上笼着一串,见宝玉问他,少不得褪了下来。宝钗生的肌肤丰泽,容易褪不下来。
    宝玉在旁看着雪白一段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或者还得摸一摸,偏生长在他身上。’正是恨没福得摸,忽然想起“金玉”一事来,再看看宝钗形容,只见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宝钗褪了串子来递与他也忘了接。”
    这单单“雪白一段酥臂”,就让生于百花丛中的宝玉浮想联翩,“动了羡慕之心”“呆了”宝钗美貌如是,这一段,只有妩媚二字妥当。
    黛玉有葬花,宝钗则有扑蝶:“忽见前面一双玉色蝴蝶,大如团扇,一上一下迎风翩跹,十分有趣。
    宝钗意欲扑了来玩耍,遂向袖中取出扇子来,向草地下来扑。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来来往往,穿花度柳,将欲过河去了。
    倒引的宝钗蹑手蹑脚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娇喘细细。”葬花以灵性见长,而扑蝶以生动见巧,各极其妙。
    不过,将宝钗置于黛玉之下,必有人要说,怡红夜宴,宝钗得的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牡丹,又题着“艳冠群芳”,岂不是说宝钗当在黛玉之先?
    其实不然,怡红夜宴中,小姐级的一共六人,按座位依次是:宝琴、探春、宝钗、李纨、黛玉、湘云,除了宝琴,其余五人各有花签。
    宝琴是《红楼梦》第一美人,若要花签,薛、林就无地可处了,所以宝琴是没花签的,另外一个容貌在薛、林之上的的可卿亡故,无缘与会。
    而黛玉虽是芙蓉,所谓“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不过黛玉生日是二月十二日,花朝节,也就是百花生日,黛玉真正的花签应该是“百花”,但无百花之签,只能以她的“影”晴雯的芙蓉代之。
    后文点出,“黛影”晴雯,才是真正的芙蓉花神,所以怡红夜宴,晴雯就无签。宝玉说过“这原是有的,不但花有一个神,一样花有一位神之外还有总花神。但他不知是作总花神去了,还是单管一样花的神?”与宝玉祭奠晴雯后宝黛一段合看,疑此处暗点黛玉是总花神。
    因此,宝钗虽“艳冠群芳”,黛玉却本身就是“百花”,还是黛玉更胜一步。
    TOP3、探花(第三名)“风流袅娜”林黛玉
    
    林黛玉(资料图图源网络)
    有资格争这三甲最后一个名额的,只有两人:宝钗和黛玉。
    黛玉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得赤瑕宫神瑛侍者“甘露灌溉”,后来又“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自然不是寻常颜色:
    黛玉初进荣府,也用三渲之法。先是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如何“风流态度”?读者心中,存一个疑问。
    再是凤姐儿进来,“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以凤姐阅人如此,黛玉风姿可知。
    末来就是宝玉“细看形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十句铺陈渲染,前八句是宝玉眼中,末两句是宝玉心中,无非以空灵之笔,模写黛玉“态度”,似眼前有一美人,而细细一想,却又朦朦胧胧,所谓“风流态度”。
    数年之后,黛玉葬父归来,宝玉“心中品度黛玉,越发出落的超逸了。”
    看官要问了,这“风流态度”、“超逸”,没落在实处,如何作的数?请看红楼另一呆,最无情趣可言、最无文化可说的“呆霸王”薛蟠:薛蟠“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这最无情趣的人眼中都看出的“风流婉转”,可见已是极致了,为“风流态度”作一注解,作一旁证。
    历来红楼美人图,黛玉皆以葬花为本,且看黛玉如何葬花:“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写出“扫花仙女”来,黛玉自述:“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细翻书中,葬花时并无半字涉及容貌,何以普罗大众眼中,就认准须美人方能葬花?正如须西施方能捧心,为千古佳话,东施则为效颦,为千古笑话。颦颦二字,原出于此?
    说到西施,黛玉倒有另一情节,更能匹于四美之列:黛玉到怡红院吃了闭门羹,蓝色发作,“左思右想。。。越想越伤感,也不顾苍苔露冷,花径风寒,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
    书中写道:“原来这林黛玉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不期这一哭,那附近柳枝花朵上的宿鸟栖鸦一闻此声,俱忒楞楞飞起远避,不忍再听。真是:“花魂默默无情绪,鸟梦痴痴何处惊。”
    又有一首诗:“颦儿才貌世应希,独抱幽芳出绣闺;呜咽一声犹未了,落花满地鸟惊飞。”
    且不说“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单说这惊鸟一节,就可比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脂评也说“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原来是哭出来的。”
    这匹四美,不是我一家之言,书中专以黛玉比古代美人:
    黛玉初进贾府,宝玉心中评道“病如西子胜三分”;
    二十七回回目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黛玉号“潇湘妃子”,用娥皇、女英的故事;
    怡红夜宴,黛玉花签诗云“莫怨东风当自嗟”,此句出自欧阳修的《明妃曲·再和王介甫》,明妃即王昭君;
    最集中的一次,是黛玉作《五美吟》自比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绿珠是石崇的侍妾。
    而宝钗只有两次比“杨妃”,故评定黛玉在宝钗之上,据探花之位。
    再者《红楼梦》美人,比于黛玉者众,“古今绝色”尤二姐、“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的晴雯、画蔷的龄官,都有点像黛玉,而宝钗却无一人,可见黛玉容貌,的的在宝钗之上。
    三者钗、黛俱有奇香,黛玉是“一股幽香,却是从黛玉袖中发出,闻之令人醉魂酥骨”,出自天然;宝钗是“一阵阵凉森森甜丝丝的幽香”,却是半借冷香丸之功,落下一乘。
    TOP2、榜眼(第二名)“擅风情,秉月貌”可卿
    
    秦可卿(资料图图源网络)
    之所以不写“秦可卿”而写“可卿”,是因为红楼中明有两可卿:一是蓉哥媳妇秦氏,一是警幻仙子的妹子,出于宝玉梦中。明为两人,实则一人,我们这里说的,就是梦里梦外,秦氏可卿和神仙妹妹可卿的合体。
    而可卿列在十二钗之末,这位置,看似最末,实则不然,俞平伯先生所云“故首以钗黛,而终之以可卿。”作者尚恐众人不晓,第七回周瑞家的送宫花,十二花暗点十二钗,回前诗云“十二花容色最新,不知谁是惜花人?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姓本秦。”点出可卿实居十二钗之首,而副钗之首,又是“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的香菱,钗副袭人、黛影晴雯反居又副钗,在香菱之后。
    《红楼梦》写可卿,一回之内,用三渲之法:
    一渲是贾母心中定评“生的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乃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二渲是用《红楼梦曲》赞“擅风情,秉月貌”;
    三渲是宝玉眼中看出“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又与之“数日来,柔情缱绻,软语温存,与可卿难解难分。”为钗黛作一合影。
    最后,又借警幻仙子说出可卿“乳名兼美”,兼美者,兼薛、林之美。既兼薛、林之美,当在薛、林之上,然宝琴终是超越薛、林,所以,还是以宝琴为先,可卿屈居榜眼。而宝琴终不得在
    十二钗之内,盖因宝琴若在其中,必要盖过薛、林,实无处安置。
    TOP1、状元(第一名)“比画儿上还好”薛宝琴
    
    薛宝琴(资料图图源网络)
    《红楼梦》美女图,盖以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湘云眠芍三出为最,而后来宝琴以踏雪一节,欲与众芳争艳。
    宝琴出场是在四十九回,仆一出场,就风光无限,压倒群芳。一起来的四位姑娘:李纹、李绮、薛宝琴、邢岫烟。晴雯说四人“倒象一把子四根水葱儿”,宝玉赞道“一个赛似一个”“更奇在你们成日家只说宝姐姐是绝色的人物,你们如今瞧瞧他这妹子,更有大嫂嫂这两个妹子,我竟形容不出了。”
    各位看官要说了,宝玉是个“呆子”,是个大红色,说话不着边际。如何信得?我们来看看探春怎么说?
    “据我看,连他姐姐并这些人总不及他。”
    注意了,这是刚一见面,第一印象,只有容貌二字。何况论文采,宝琴还越不过宝、黛,论世故,宝钗算是极致了,如何有人一见面就能越过去的?所以,这“总不及他”四字,是探春眼中,评出宝琴容貌的的在宝钗及纹、绮、岫烟之上。
    我们回头再看黛玉、宝钗进贾府:黛玉进贾府,惹出了宝玉砸玉;宝钗进贾府,没什么动静,87版《红楼梦》中搞出一个众星捧月式的宝钗进贾府,着实没有什么根据。钗、黛二人,引来的动静,都没有宝琴来得大。
    这还不算,作者又进一层:“老太太(贾母)一见了,喜欢的无可不可,已经逼着太太(王夫人)认了干女儿了。老太太要养活,才刚已经定了。”透出贾母眼中的喜欢。
    过不了两日,下雪天,贾母又给了一件连宝玉都舍不得给的凫靥裘,借了湘云之口:“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湘云是心快口直的主,虽说衣服有配不配的,但湘云分明赞宝琴的容貌无双。
    大雪后,众人看到“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都说:“象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贾母摇头笑道:“那画的那里有这件衣裳?人也不能这样好!”命惜春“第一要紧把昨日琴儿和丫头梅花,照模照样,一笔别错,快快添上。”回到房中,又和薛姨妈“说及宝琴雪下折梅比画儿上还好,因又细问他的年庚八字并家内景况。”这是为宝玉求配的意思,半部《红楼梦》八十回,老太太也只这一次微露了求亲的意思。
    看官记清,贾母在清虚观打醮时,和张道士说“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
    贾母为宝玉的寻亲法则,是模样第一,性格第二,何况此时贾母是因宝琴“比画儿上还好”才发了这个念头,所以我们很有把握的说,宝琴在容貌上,必在钗、黛之上,而且,是远远超出,以至于无须考察性格,无须比较家世,就可以订下来的。
    幸而宝琴早已许了梅翰林之子,不然,这《红楼梦》“双峰对峙,二水分流”的戏,如何演将下去?钗、黛又将何以自处?正如《围城》中的唐晓芙,借了方鸿渐的眼,着实跨了一番,可惜就是看得到,娶不到,最是逗人情怀。古今天下才子作文,其理是一。
    因此上,评定薛宝琴容貌为《红楼梦》榜首。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