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帝王也深情 说说那些著名帝王的爱情故事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历史百家争鸣 天野苍茫 参加讨论

    文/天野苍茫
    自古无情帝王家,在很多人印象中,古代的皇帝最是刻薄寡恩、冷酷无情,他们不是视女人为玩物,就是当作生育机器,如汉武帝、晋武帝等等,更有甚者,北魏时候很多后宫妃子生的儿子只要被立为太子之后,就会被赐死,从政治角度来说,是为了避免干预朝政、扰乱朝纲,从人伦角度来说,对于她们的儿子来说,做太子的同时也意味着要失去自己的母亲,不得不说很是残忍。
    那么到底有没有皇帝也做的好,对待感情也比较忠贞的帝王呢?
    答案显然是有的,(备注:前两天写汉宣帝刘询的文章,有读者朋友希望能写一写他的感情故事,遂以此为由,有了此文的诞生)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几位有情有义的帝王的感情世界。
    (一)故剑情深
    前文我们说过,汉宣帝刘询自从登基之后,朝政大权基本掌握在大司马、大将军霍光手中,即位不久,朝中开始商议给汉宣帝选皇后,很多大臣纷纷提议立霍光的女儿霍成君为皇后,不用说嘛,目前霍光炙手可热、权倾朝野,借立后来拍霍光的马屁,以此来达到巩固自己地位的目的,才是很多官员的真实想法。
    那么作为当事人,汉宣帝刘询自己是如何想的呢?好个智慧过人的汉宣帝,他没有就此事发表任何意见,但是却下了一道奇怪的诏书:寻访自己没有当皇帝、生活在民间时候的一把佩剑。
    朝中大臣不乏聪明人,在立后的节骨眼上,皇帝陛下不可能无缘无故的下这么一道诏书,有人一琢磨就明白了,皇帝是想借着这道诏书告诉群臣,他是一个恋旧的人,因此皇后人选也就呼之欲出了:原配妻子许平君。
    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由于犯法被施以宫刑,入宫当差,后来做了掖庭令下面的一个小官员(暴室啬夫)。本来他的父亲已经将她许配了人家,结果,正要出嫁时候,未婚夫却去世了。正好此时担任掖庭令的张贺曾经是汉宣帝的爷爷戾太子刘据手下官员,一直感念刘据的恩德,因此在他的撮合之后,许平君便于元凤六年(公元前75年)成婚,此时汉宣帝刘询17岁,许平君14岁。婚后,小夫妻两非常恩爱,结婚的第二年年初,也就是汉宣帝刚登基的这一年,许平君便生下了儿子刘奭(后来的汉元帝)。
    
    刘询与许平君 影视剧形象(资料图 图源网络)
    大臣们洞悉到汉宣帝刘询的想法之后,便纷纷上书要求立许平君为皇后,就这样,在元平元年(公元74年)的十一月十九日,许平君正式被立为皇后。
    此时汉宣帝刘询立许平君为皇后是冒着很大的风险,刚刚即位,根基不稳,就因为立后的事情得罪了霍光家族,怎么算都不能把这看作一笔划算的买卖。
    可惜汉宣帝就是汉宣帝,正是因为他这么做了,才留下了“故剑情深”的典故,才让冷冰冰的皇帝宝座透着一些人情味。
    好景不长,霍光妻子霍显急于把自己的女儿推上皇后宝座,还是在公元前71年派人把皇后许平君给毒死了,汉宣帝刘询悲痛万分。
    许平君和汉宣帝仅仅共同生活了四年,后来霍氏一党被平之后,所有原先参与谋害许平君的人都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也算是汉宣帝为自己的皇后报了仇。
    爱屋及乌,终汉宣帝刘询一生,他始终对和许平君一起生的儿子刘奭栽培有加,即使刘奭性格文弱,不是汉宣帝心目中最理想的接班人,可是他依然没有换掉刘奭的太子之位,很多史书也记载是为了感念许平君陪伴他度过那几年艰难的岁月。许平君的家人也因为她的缘故被汉宣帝赏识重用,满门富贵。
    (二)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这句话前半句是一个人的人生理想,意思是当官就要当执金吾(秦汉时期,负责统率保卫京城禁军的官职)这样的官员,出巡时候前呼后拥、威风八面;后半句是一个人的爱情宣言,意思是娶妻子就要取阴丽华这样的大美女,温婉可人、美丽贤惠。
    发出这番感慨的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他有两个记录:学历最高(太学,相当于现在的清华北大)、唯一种过田的开国皇帝。他说这番话的时候是他刚到长安太学读书不久,有一次在大街上看到执金吾出巡时候的感慨。
    后来他的成就大家都知道了:中兴汉室,延续汉祚二百年,远远超过了一个执金吾的水准。那么他的爱情宣言实现了?答案显然是肯定的,否则就没有下面的这个故事。
    阴丽华,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和刘秀少年时候生活的南阳郡蔡阳县相隔不远,那么无缘无故的,刘秀和阴丽华怎么会有机会认识呢?
    原来刘秀的姐夫叫邓晨,家就住在新野,碰巧的是邓家和阴家还有亲戚关系,当某一天,刘秀跟随姐夫邓晨去阴家串门时候,偶然碰到阴家大小姐阴丽华时候,惊为天人,就和段誉见到王语嫣、我见到范冰冰之后的感觉是一样一样的。经过几次接触以后,郎有情、妾有意,两人便私定终身,约定此生非彼此不嫁(取)。
    不过论身份,阴家是新野有数的豪门大族,而刘秀呢,落魄皇族一个,功不成,名不就。适逢王莽的新朝取代汉朝天下,因此这个皇族身份前面还得加个前朝,还不如刘备那刘皇叔的身份尊贵呢。因此可想而知,刘秀此时纯粹是单相思,谁家父母会同意把自己家千金小姐嫁给一个穷小子呢。
    几年后,天下大乱,刘秀也跟随自己的兄长刘縯扯起了恢复汉室的旗号,公元23年,绿林军等将领忌惮刘縯的战功和能力,纷纷推选刘氏宗室刘玄为皇帝(此人性格懦弱,容易控制),年号更始。不久后,经过各路起义军的共同努力,攻下了长安,推翻了王莽建立的新朝。
    此时的刘秀早已不是原先的落魄皇族了,而是名正言顺的大汉宗室,“昆阳之战”之后更是一战而名动天下:由于刘秀身先士卒、指挥得当,以区区二万兵力大破新朝四十多万大军,给予了王莽统治以重重的打击。
    公元23年,兄长刘縯在朝廷中由于功勋卓著而被更始帝等人所猜忌,最终被害身亡。深深懂得隐忍之道的刘秀不动声色、委曲求全,让更始帝刘玄放松了对他的警惕,更是册封28岁的刘秀为武信侯。
    不久后,刘秀派人回新野向阴家提亲,这时候的刘秀可是朝中新贵,阴家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于是,29岁的刘秀和19岁的阴丽华在宛城成婚,有情人终成眷属。(女子在古代通常15、6岁就便已嫁人,而阴丽华直到19岁一直抗住家里人的压力在等着她的心爱之人来娶她)
    
    刘秀与阴丽华 影视剧形象(资料图 图源网络)
    婚后三个多月,由于接到新的任务,刘秀不得已将阴丽华送回了新野娘家,开始踏上了他逐鹿中原、一统天下的王者之路。
    公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镇)的千秋亭即皇帝位,年号建武,被后世尊为光武帝。十月,光武帝刘秀迁都洛阳,立即派人将阴丽华接了过来,分别了两年之久,两人终于团聚了,万千相思,不作赘述。
    这时候的光武帝刘秀面对阴丽华之后有点愧疚,原因为何呢?光武帝当时去河北的时候,势单力薄,为了扩大自己的实力,他选择广交豪杰,在河边真定地区的真定王刘扬拥兵十万,乃是地方上首屈一指的实力派,当接到光武帝刘秀准备交好他的书信后,提出了联姻的要求,想将自己外甥女郭圣通嫁给刘秀为妻。为了复汉大业,光武帝只得接受了这场政治联姻,也正是得益于这场联姻,他在河北的势力发展的很快。
    正是源于这些愧疚,光武帝登基之后才迟迟没有立后,就是要等到阴丽华的到来,当他提出准备立阴丽华为皇后的时候,还没等大臣们反对,阴丽华自己首先不同意,因为阴丽华毕竟是大家闺秀、颇识大体,丈夫这两年在外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自己一点忙也没有帮上,而郭圣通这边对丈夫的事业帮助很大,更为重要的一点,郭圣通已经为光武帝刘秀生了一个儿子,在她阴丽华到来之前,跟随光武帝刘秀的许多文武大臣压根对她没什么印象,很多大臣理所当然把郭圣通作为皇后的不二人选。并且目前天下未定,正是需要稳固人心的时候。
    真正爱你的人,总是懂得设身处地的为你着想,哪儿自己受委屈,也甘之如饴,阴丽华毫无疑问就是这样的。
    尽管光武帝刘秀很想立阴丽华做皇后,奈何形势不允许,加上阴丽华自己的坚决反对,因此光武帝刘秀只得立郭圣通为皇后,册封阴丽华为贵人。
    但是光武帝刘秀对阴丽华的宠爱和关心远远的超过了皇后郭圣通,基本上都是在阴丽华的住处留宿过夜,因此阴丽华也陆续的为光武帝刘秀生了五个儿子。
    建武十七年,天下已经平定,局势趋于平稳,困扰在光武帝刘秀心头多年的心事终于提上了日程,不久之后,郭圣通被废去皇后之位,迁为中山王太后,阴丽华正式被刘秀册封为皇后,对于刘秀来说,在他心目中,只有阴丽华是皇后的不二人选,这个皇后位置他让她的爱人多等了十六年。
    既然皇后易位,那么郭圣通所生的儿子刘疆再做太子便不合适了,因此不久之后,光武帝正式免去刘疆的太子之位,册立与阴丽华所生长子刘阳为太子,即后来的汉明帝。
    郭圣通被废之后,非但没有像西汉诸多废后一样因罪被处死,她和她的家族反而以藩王母族,在东汉受到尊崇,从一国之母降为妾中极位,她安享藩王太后之尊十一年,之后不断的受到光武帝刘秀额外的照顾。在她于公元52年病死后,不仅陪葬光武帝刘秀原陵以北,郭氏一族更因此而跻身东汉初期四大外戚家族之一。并且即位的汉明帝刘庄对郭圣通所生的几个儿子也比较照顾,这在充满残酷和血腥的皇权斗争中,也是比较罕见的温情的一幕。
    刘秀和阴丽华相伴一生,恩爱了四十余年,实现了他们少年时候对爱情美好的憧憬,他们也用行动给他们之间的爱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给后人以无限的感思,也成为帝王爱情中不可多得的一段佳话。
    (三)我的眼里只有你
    这不是给某矿泉水做的广告,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小标题,相信各位读者朋友看过下面这个故事就明白了。
    如果有人问你,皇帝有多少个女人,我想你可能张嘴就会答道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是的,没错,虽然很多皇帝治国有道,不是特别留恋温柔乡,但是通常来说作为帝王,几十个女人是很正常的。
    那么中国历史上有没有皇帝终其一生,就一个老婆呢?
    二千多年的中国古代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他就是明孝宗——朱祐樘。
    那么是什么造就了明孝宗朱祐樘这种绝无仅有的一夫一妻呢?
    首先要回到明孝宗朱祐樘的身世上来,他的生母纪氏,广西人,身份不明,从小父母双亡,被她家亲戚——广西一个蛮族土官所收养,受过良好的教育,后来在一次朝廷平定广西蛮族叛乱之后,作为俘虏被送入皇宫,由于纪氏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因此被分配在皇宫藏书阁工作,在一次与明宪宗朱见深偶遇之后春风一度,后来生下了明孝宗朱祐樘。
    按常理来说,宫女为皇帝生下了儿子之后,从此应该平步青云,享受荣华富贵了,可惜恰恰相反,生了这个儿子之后,纪氏却过上了担惊受怕、风雨飘摇的生活,为什么呢?原来此时的皇宫有一个只手遮天的人,万贵妃万贞儿,她比明宪宗朱见深年长十九岁,在明宪宗朱见深出生之后,作为他的贴身侍女,和其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明宪宗也非常迷恋她,基本是百依百顺。
    明宪宗登基之后,万贞儿水涨船高,依仗明宪宗的宠信,在后宫为所欲为,坏事做尽,害人无数。
    早在明宪宗即位的第二年,万贞儿便为其生了儿子,可是不久之后就夭折了,从那以后,本着我没有儿子,谁也别想生儿子的宗旨,凡是怀孕的嫔妃,没有一个能够顺利生下小孩来,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都是万幸了,即使有一、二个例外的,也要时时提防万贞儿的迫害。
    纪氏生下明孝宗朱祐樘之后,在废后吴皇后、太监张敏的全力帮助下,一直胆战心惊、小心翼翼,生怕一不小心她的儿子便会死于非命。明孝宗朱祐樘六岁时,纪氏自己却被万贞儿派人给毒死了,而明孝宗朱祐樘后来被带到皇太后宫中抚养,由于皇太后的保护,才一直坚持到他18岁登基。
    应该说登基前这段非常曲折、艰险的生活也让明孝宗朱祐樘对后宫的尔虞我诈和血腥残忍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因此即位以后,他对于纳妃一事并不怎么上心。
    另外要说说他的妻子张皇后了,据说历史记载这位张皇后性格比较活泼,而明孝宗的性格相对沉静,因此两人形成了很好的互补。明孝宗从小见识了宫廷中阴暗冷漠一面,张皇后的这种天真单纯的性格和真挚火热的情感带给了他不少的温暖和安慰,他本人也把人性里真善美的一面毫无保留的给了自己的妻子。
    
    明孝宗与张皇后(资料图 图源网络)
    结婚之后,他们两个人一起睡觉一起起床、一起吟诗一起作画、一起抚琴一起观舞,史书记载,恩爱如寻常百姓夫妻。
    本来按照制度,皇帝与皇后是不能通宵共眠的,皇帝召皇后侍寝之后,为了躲避夜间的寒气,随侍的太监手持火把再将皇后送回自己的宫殿,可惜,这些到了明孝宗这里,统统被打破。
    有一次,张皇后嘴里生了一个疮,躺在御榻(皇帝的坐卧具)上休息,明孝宗传旨太医院派来了一名女太医为其诊治,明孝宗亲自爬上御榻为张皇后递漱口水和上药,宫女将张皇后扶着坐了起来,张皇后就这么直勾勾的盯着明孝宗看,明孝宗怕万一咳嗽,惊吓到张皇后,于是又从御榻上走了下来,爱妻之情,可见一斑。至于平时张皇后对明孝宗使使小性子、耍耍小脾气,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明孝宗总是以对张皇后全心全意的爱去包容她、呵护她。
    另外通常后妃的母亲不得召见,很难有机会进宫,但是由于张皇后在明孝宗心目中的特殊地位,因此她的母亲进出皇宫就跟自己家一样;正常情况下,皇后的家族里能封一个伯爵已经是很大的殊荣了,但是张皇后的父亲被封为伯爵、两个弟弟全部被封为侯爵(爵位等级:公、侯、伯、子、男);凡是和张皇后家沾点亲戚的全部被明孝宗赐予官职,真正应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明孝宗和张皇后结婚四年,天天长相厮守,却没有生下一个子嗣,这下可急坏了朝中大臣,皇帝有无子嗣关系到国家的传承,乃是了不得的国家大事,因此群臣纷纷上书皇帝从民间纳妃,以充实后宫。
    真正爱你的男人,即使与天下为敌,也要为你撑起一片天空。明孝宗好样的,对于群臣的上书视若未见,勇敢的守护着他们爱情的纯粹。最多寄托于各种道教活动来求子,最终皇天不负有心人,不久之后,张皇后终于生下了他们第一个儿子,即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
    很多读者看到这里肯定要说了,明孝宗这种对张皇后的宠爱是不是太没有原则了,肯定把朝政搞得一团糟,不过恰恰相反,明孝宗在位的十八年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大治之世,被称作“弘治中兴”。后人评价“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
    爱老婆,爱的如此深沉;当皇帝,当的如此成功,用时下流行的话来说,也是没谁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