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细说《汉书》之七:“以史宣汉”不碍“秉笔直书”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凌俊峰 参加讨论

    文/凌俊峰
    在前面我们说到,班固写《汉书》,是为了“以史宣汉”,即宣扬汉王朝的功业,这样的立场与司马迁“成一家之言”中可能为公羊家立言,婉转批评现实政治的立场是不一样的。尽管要为汉王朝张本,班固写史并没有歪曲史实,相反,他是很重视“秉笔直书”的。班固说司马迁有“良史之材”,他写的《史记》“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所以说,我们可以看到班固对实事求是记载历史的重视。
    班固的秉笔直书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个人认为,简要说来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
    
    班固(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批判汉政之严苛。
    汉代取得的功业是前所未有的,“文景之治”积累了许多财富,而汉武帝向西对匈奴开战,则奠定了中国西方版图的基础,增加了中华民族与中亚、西亚乃至于欧洲的交流。但这个常常被史学家艳称的“盛世”,老百姓们究竟过得怎么样呢?班固是一清二楚的,当然,他不是自己发一番议论,说百姓如何如何,而是通过写晁错的时候借晁错的口说出来的:“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闲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矣。”
    我们明显看出来了,老百姓在这个“盛世”过得并不好,天天劳作,却只能勉强糊口,一旦遭遇了天灾人祸,就很难度日了,他们要卖土地、儿女才能还清欠下的债务。而卖了土地,他们就不再是自耕农了,他们只好到大户人家当奴隶,据钱穆先生研究,许多成为奴隶的人在富人的组织下从事工商业活动,比如制盐冶铁,结果他们的生活反而比做自耕农时好,这就足以证明汉代“重农”的政策是多么失败。
    
    汉文帝(资料图 图源网络)
    再看看军事政策。面对匈奴之患,汉文帝无比头疼。他向冯唐感慨:“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将,岂忧匈奴哉!”,而冯唐却公开回答:“陛下虽有廉颇、李牧,不能用也。”
    汉文帝听了这个话,觉得很尴尬,后来又问冯唐为什么要顶撞他,而冯唐说:汉文帝不能像上古王者一样信任将军,且对将士奖励太轻、处罚太重,不能鼓舞士气。这就是汉代军事政策的失败之处。
    当然,班固揭露汉代政治的阴暗面,从来不是自己说某政策如何,而是借助时人的奏议、言行来反映。这样的话,一方面维护了汉王朝整体积极地形象,一方面确保了史实的记载,班固写史的确展现出了高超的技巧。所以想关注汉代政策之失的读者,尤其应该注意人物列传以及臣子们的奏议。
    二、揭露统治阶级之荒淫。
    握有权力的人,稍有不慎就会任性胡为,从而造成恶劣的影响。那些以严刑酷法压迫百姓、作威作福的人,自然不能得到什么好评价,比如张汤、赵禹等等。《汉书》效法《史记》的《酷吏列传》,以类相从,将这些人编入《酷吏传》,与那些依法执政、造福百姓的“循吏”们做出对比,此则体现出明显的褒贬意识。那些凶狠残暴的官吏们,即使当时能够一手遮天,但千秋之后,还是要面对历史的真实评价。
    汉初分封同姓王为诸侯,本来希望他们能稳固统治,但是那些刘姓贵族们很多只会胡作非为,比如江都刘建,他杀人如麻,还霸占父亲的妻子、与胞妹通奸,又一次还让四个女子撑一支小船在湖里,他却用脚把船踩翻,四个女孩子落水,他却放任不救,直接淹死。他这些残暴的故事,记录在《景十三王传》里。
    
    窦太后 影视剧形象(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还有那个窦太后,孝文帝的皇后,她喜欢黄老学说,有一次她召见了一个儒生辕固,问他对道家学说有什么评价。而那位儒生恰好很鄙视道家学说,也没有顾及窦太后的面子,就直接说了道家学说很差劲一类的话。听了这个答案,窦太后生气了,她把手无缚鸡之力的辕固扔到猪圈里,跟野猪搏斗,很明显想置他于死地。而恰好汉景帝知道这个书生没有什么错,偷偷派人给他一把锋利的兵器,结果危急之中,辕固一下就刺死了那头野猪。当然,窦太后也不好意思再追究这件事了。这个故事记录在《儒林传》里,反映出窦太后视人命如儿戏的残忍态度。如此的故事数不胜数,读者不妨仔细去找找。
    所以,我们可以说,班固虽然一直想“以史宣汉”,但是在揭露汉朝的阴暗面上,一点也不比他宣扬汉王朝德行的力度小,这让我们看见了一个史学家的良知。如果班固只会溜须拍马,《汉书》早就会像许多失传的书一样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中,自然也不会在今天仍有如此大的价值。
    本文为腾讯儒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