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鼓励其弟子学习、勉励他们刻苦学习,友爱宽容,进德修业,最后成就为君子之人。 四书五经(资料图 图源网络) 2 《孟子》: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以此开篇看似讲人人皆知的仁义,实则大有深意,至今读来回仍振聋发聩。几千年日月盈仄,依然脱不得一个“利”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百姓为利,盖为生计;官员趋利,则为贪婪;而若一国之君言必曰利,则“国危矣”。 四书五经(资料图 图源网络) 3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大学的宗旨在于使人达到完善的境界。心有主见、抓住关键、把握尺度,恰到好处。社会真正比的是修为和境界,修为多深、境界多高决定你的成就多大,写这篇文章无他意,只是为分享我的理解,如有可能则帮助同事增长点修为、提高些境界,如是而已。 《大学》(资料图 图源网络) 4 《中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全书共有三十三个章节,而它的每一个章节,都是根据这一○九个字的经义所衍生出来的,乃此书的立论之言。首先说明“道”出于天而不可改变,“道”的实体充满于人的自身而不可改变;其次说“存养省察”的要点;最后说“圣神功化”的最高境界。总之,想要学者在这些地方反省自身而悟出“道”,以消除外界诱惑的私欲,使天性中善的一面充分表现出来,也是北宋理学家杨时所说的这是全篇的要领。 四书(资料图 图源网络) 5 《诗经》: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被孔夫子整理和编纂的,最终,他把《关雎》搁到第一篇作为《诗经》的开篇,是因为儒家讲礼,格外崇尚周礼。而《关雎》的核心,正体现了一个礼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