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大学》精要15句 句句经典(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儒风大家 儒风大家 参加讨论

    
    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译文】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人的心灵都具有认识能力,而天下万事万物都总有一定的原理,只不过因为这些原理还没有被彻底认识,所以使知识显得很有局限。
    【赏析】格物致知——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而获得知识,而不是从书本到书本地获得知识。这种认识论很具有实践的色彩,打破了一般对儒学死啃书本的误解。
    “格物致知”在宋以后成了中国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到清朝末年,“格致”(即“格物致知”的省称)又成了对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部门的统称,这说明“格物致知”的深刻影响。
    事实上,时至今日,当我们说到知识的获取时,仍离不开“格物致知”这一条途径。简言之,“格物致知”把我们引向万事万物,引向实践。
    【感悟】儒学有独特的“格物”“践履”要求,使得中国文化成为非常注重实用的一种文化,中国人不太喜欢精细的思辨,注重灵活变通,关注思想造成的实际效用。
    
    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译文】所说的证实自己的诚意,就是要不要自我欺骗,如同厌恶奇异的臭味,如同喜欢美好的色彩,这叫做自我满足。
    【赏析】这段话主要是对诚意的含义论述。
    《朱子语类》卷第十五中说:“格物者,知之始也;诚意者,行之始也。”即对事物能明白其理,以达到致知的境地,然后对于道理无所不明,可是,有丰富的知识并不一定能守仁,明白事理并不一定能切实依理而行,唯意念诚实不欺的人,才能真正地为善去恶。
    这也是修身、正心的前提。所以说,让意念真实而无妄地依理而发,如同厌恶污秽的臭味,如同喜爱美好的色彩,不虚伪,不自欺,每个人应当以此自勉。
    【感悟】诚意,不自欺是修身之根,如果一个人仅仅只是在外部模仿和表演有德行的人,将会成为最坏的人,即伪君子。
    
    资料图 图源网络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译文】有钱的人能够光彩他的房屋,有仁德的人,会修养他的身心,心里宽畅,身体自然也安舒了。所以君子一定要诚实自己的意年。
    【赏析】作为君子,一定要有诚意,在意念将发未发的瞬间要告诫自己,使意念真实无妄。
    由于意念是非,必然表现在各种言行上,而意念真诚又是美好道德品质的表现。所以有仁德的君子,做事光明正大,内心毫无愧疚,自然心胸坦然开朗,身体舒适健壮全归于诚意的结果。
    【感悟】人性不变,今天的人还是喜欢用财富来装饰自身,用房子、车子和票子来证明自己,能够实践修养身心,用品德和修养来装饰自身的人仍然是少数。
    
    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
    【译文】之所以说修养自身的品性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是因为心有愤怒就不能够端正;心有恐惧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喜好就不能够端正;心有忧虑就不能够端正。
    【赏析】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理与情,正心和诚意不是绝对对立,互不相容的。朱嘉说,喜怒哀乐惧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们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动,便会使心思失去端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弃喜怒哀乐惧等情欲,不是绝对禁欲,而只是说要让理智来克制、驾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从而做到情理和谐地修身养性。
    【感悟】修身之难在于我们既使意念真诚了,还是会受到自然情欲的影响,所谓“习气未除”,还需要在事上打磨,在实践中完善自己。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