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二十四史是中国史学成就的典范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凌俊峰 参加讨论

    文/凌俊峰
    中国史学是一门出现较早、发展成熟、在中国学术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学问。中国古人一般将书目划分为四类,分别是经、史、子、集。这四类名目下所列的书,分别是经学著作、史学著作、诸子百家的著作和文学著作。史学著作就列在经学著作之后,其重要意义可见一般。
    
    二十四史(资料图 图源网络)
    乾隆皇帝在下令修纂《四库全书》时,也采用了这种分类方法,所有的史部书籍都是用红颜色装璜的,占据了重要的一个部分。可以说中国史学著作浩如烟海,几乎没有人能读的完。但是历史与国家的治乱兴衰、民生的安定动荡是紧密相连的,治史者也多有关心家国天下的情怀,对历史有兴趣的读者即使不能通读所有史著,也应该挑选有代表性的著作去读一读,才能对中国的历史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认识。而中国古典史学著作中,正史却是可信度最高的。因为正史多数是官方修纂,由政府集中一个时代最优秀的力量完成,修撰者可以自由调阅政府所藏的历代实录等史料,从而下笔修撰,官方史著比私人史著常常更加注重阐述历史的治乱兴衰,好让为政者吸收经验教训,故立场也相对客观。
    从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到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的灭亡,中国经历了许多朝代,而正史也是跨越所有时代,将重要史事都记录下来的著作,被认为是最早的正史的是司马迁私人撰述的《史记》,而最后一部是张廷玉等人纂修的《明史》,一共二十四部。若加上清王朝灭亡后清代遗民赵尔巽在北洋政府主持下撰写的《清史稿》,1920年柯劭忞撰写的《新元史》,则一共为二十六部正史。
    然而每个时代的条件都是不同的,有些史书在太平盛世完成,作者有机会对作品细细打磨,有些史书在衰亡之际写就,作者没有机会对史书的撰写投入过多精力。又加上历代正史的作者个人素质参差不齐,有些史学家不畏强御,秉笔直书,有些史学家逢迎上意,对史实加以歪曲,甚至有些作者借修史之际敛财,收了传主贿赂的,就把他写的好一些,没钱孝敬他的,人物就写的差一些。这些客观、主观的因素,导致了二十四史等正史质量的不同。那么,哪些史著的质量较好,值得细看,哪些史著的质量较差呢?
    经过学者们近年来的整理研究,这个问题大概有了答案,笔者根据这些学者的分析,将这些史书的评价分成几类,从这里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当然,答案不唯一,相信广大读者也会有自己的看法。
    最为优秀者:“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较为优秀者:《明史》、《隋书》、《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
    一般者:《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元史》、《新元史》、《清史稿》。
    较差者:《魏书》、《宋史》、《辽史》、《金史》。
    笔者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这些正史的撰写过程、著作特点、著作得失、价值等进行简单的介绍,以便读者了解我国正史的全貌。由于笔者学力所限,其中一定会有一些错误、不足之处,欢迎读者的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