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从凡人到圣人——孔子故事的启示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安农国学会 张俊生 参加讨论

    
    一、孔子的时代和他的理想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题目是“孔子的故事”。一个中国人不可以不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不可以不了解孔子,所以,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孔子的故事”。
    为什么说了解中国文化不可以不了解孔子呢?我们看看钱穆先生一段话:“孔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在孔子以前,中国历史文化当已有2500年以上之积累,而孔子集其大成。在孔子以后,中国历史文化又复有2500年以上之演进,而孔子开其新统。”(钱穆:《孔子传·序言》,三联书店,2002年)。不仅是钱穆,中国很多文化大师都有类似看法。事实上孔子已经变成了中华文化的象征性元素。他的名气甚至远远超过历代皇帝。正如司马迁说:“自古以来,天下的君王直到贤人也够多的了,当活着的时候都显贵荣耀,可是一死什么也就没有了。孔子是一个平民,他的名声和学说已经传了十几,读书的人仍然崇他为宗师。从天子王侯一直到全国谈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学说来做为判断衡的最高准则,可以说孔子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史记. 孔子世家)。但是圣人凡人生下来并没有什么区别,区别只在于后来的觉悟和实践。那么,孔子是如何从一个布衣百姓,不断修行成为圣人的呢?我们必须介绍一下孔子的一生,看看在孔子的时代,他这样一个布衣百姓是如何生活、工作、修行、践行,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后世两千多年的。
    孔子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551-479年。而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期始于公元前770年,终于公元前475年。也就是说,孔子去世5年后春秋时期结束,中国历史进入史上最混乱的战国时期。那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礼崩乐坏”。当时的礼和乐不仅是文明的标志,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等级次序的标准,什么级别的官只能按什么礼制搞活动。天子举行仪式,穿什么衣服、演奏什么音乐,诸侯王是不能参照的。否则就是犯上。礼崩乐坏就标志着社会的不稳定,大家都不按规矩办事,各诸侯国之间、诸侯国内部战争频发,整个天下大乱。乱到什么程度?整个春秋时期,共发生大小战争480多次。这些战争是异常残酷的。据《史记》记载,在整个春秋时期,光诸侯王在内部斗争中被杀掉的数字,就多达52人!孔子正好生活在春秋末年,目睹了这一过程最急剧最惨烈的兼并阶段。
    在那个战争频发、生灵涂炭的时代,最倒霉的是谁?当然是老百姓。而孔子作为当时一个颇负盛名的学者,他的人生道路却可以有很多选择。比如他可以像当时的名相管仲一样,辅佐一个国君做大做强,同时自己也尽享荣华富贵;他也可以不问政治,以他渊博的学识,带徒教书,过着衣食无忧、受人尊敬的小康生活;他还可以像当时很多隐士一样,跑到深山老林,盖几间茅屋,开几亩良田,“日暮荷锄至,时还读我书”,与世无争、平静安逸的生活。但是他都没有做出这样的选择。他给自己选择了一条异常艰辛,备受冷落,到处不受欢迎的道路,这就是终身行仁,使天下百姓过上安定平和的日子。在《礼运大同篇》,孔子详细的描述了自己的理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廢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