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应秋 今年是伟大作家曹雪芹的二百周年忌辰(任老1963年写的文章),他留给我们一部不朽巨著《红楼梦》,他用极高明的描写技术和方法,揭露了十八世纪整个腐朽的中国封建社会,把封建的婚姻制度、考试制度、奴婢制度、封建制度,以及封建社会的道德和司法等等,都在其婉转和隐晦的字里行间,作了尽致的攻击。因此,我们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反封建思想最具体的表现。曹雪芹之所以伟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不朽名著,即在于此。 《红楼梦》作者的文章诗才,都是很高超的,红学家们已有不少的定论,就其对祖国医学的修养一端而论,也极有成就,绝非一般涉猎方书者之可比拟,试就下列三方面略述如次: 一、脉 秦可卿病的脉息 ![]() 秦可卿(资料图 图源网络) 祖国医学的脉法,具有较高深的理论,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亲身体验,才能有所领悟,所以有“读过王叔和,不如见证多”之说也。《红楼梦》作者在这方面,确乎有相当的造诣。尤其是描写贾珍儿妇秦可卿病的脉息,最为出色。 它说:“左寸沉数,左关沉伏;右寸细而无力,右关虚而无神。其左寸沉数者,乃心气虚而生火;左关沉伏者,乃肝家气滞血亏。右寸细而无力者,乃肺经气分太虚,右关虚而无神者,乃脾土被肝木克制。心气虚而生火者,应现今经期不调,夜间不寐。肝家血亏气滞者,应胁下痛胀,月信过期,心中发热。肺经气分太虚者,头目不时眩晕,寅卯间必然自汗,如坐舟中。脾土被肝木克制者,必定不思饮食、精神倦怠、四肢酸软。”(《红楼梦》第十回) 这番“平脉辨证”的分析,把旁边贴身伏侍的婆子听得五体投地,佩服张太医“说得如神”,这决不是偶然的。盖脉搏在沉部出现,多为藏府内伤,数为有热,伏为气机阻滞,脉来无力,是正气之衰;脉象细微,为血虚之兆。因此,左寸脉沉而数,断为心虚生火、主病月经不调、这是心火不戢,血液流行,失其正常之所致。左关脉沉伏,断为肝经气滞血虚,而致两胁痛胀,因左关属肝,肝为藏血之脏,两胁为厥阴经脉之所分布,肝不藏血,不能为三阴之枢,势必经脉气滞,而两胁作痛或胀矣。右寸脉细而无力,断为肺气虚损,也即头目眩晕之所由,夫右寸为肺气之大会,脉细无力,则肺虚而清气不及于头,头目之清阳不足,眩晕必随之而作。右关脉细而无神,断为脾土虚弱,食少倦怠者,以右关为脾气之所主,脾虚不能健运,中气不充于周身,而见食少身倦,更为必然之事。能对脉理病情,作出这样丝丝入扣的分析,不是学验俱富的人,很难达到这个地步。 晴雯伤风外感内伤脉 一次晴雯伤风未愈,给宝玉补雀裘,一夜劳神过度,脉现虚浮微数(原文误作“缩”),王太医判断为“敢是吃多了饮食?不然就是劳了神思”(《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这般确切的分析,尤见工夫。据晴雯原有发烧头痛,鼻塞声重等证状,如脉来浮数,则纯为外感无疑,乃虚浮微数,便兼有内伤了。盖浮数为有邪,虚而微,则为正气耗损,一虚一实之辨,临证时最是关键,不容稍有含混,尽管这是书中的一个小节,作者下笔竟精审到这般田地,益知其绝非记问之学。 尤二姐妊脉误判 “花为肠肚,雪作肌肤”的尤二姐,受孕三月以后经不起王熙凤的折磨,病在床上,胡太医诊得肝脉洪大,是胎是火?终于把握不住,竟胡乱用药,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下来,血流不止,尤二姐昏迷过去(《红楼梦》第六十九回)。这一情节的描写,也非常深刻。 高阳生《脉诀》说:“肝为血兮肺为气,血旺气衰应有体;两手关脉大相应,已形亦在前通语。” 尤二姐的肝脉洪大,正是这种妊脉,怎奈胡君荣学无根底,把握不住,竟被尤二姐恼气郁结的病色吓倒了,错误地断为瘀血凝结,用出下瘀通经的虎狼药来,作者给这位太医姓“胡”,其中大有“针砭”。同时一般诊妊娠的脉,不凭两寸部,便凭两尺部,能诊肝脉的颇为少见,而作者偏能从一般少用的脉法来描写,弥足见其学力之深。 ![]() 黛玉(资料图 图源网络) 林黛玉肝郁积劳之脉 林黛玉由于长时期的忧郁,竟因一场恶梦,病倒潇湘馆,失眠头晕,吐血不已,王太医在脉案上写道: “六脉弦迟,素由积郁,左寸无力,心气已衰。关脉独洪,肝邪偏旺。木气不能疏达,势必上侵脾土,饮食无味;甚至胜所不胜,肺金定受其殃。”(《红楼梦》第八十三回) 肝气受病,脉多见弦,这是历试不爽的,弦而至数迟滞,便是气虚而郁积之征。惟左关肝脉独弦而洪大,郁甚而肝阳亢盛之象。肝和肺的关系,肺金本是制约肝木的,但是肝中挟有相火,肝阳亢盛,往往火藉风威,反而灼烁肺气,咳痰咯血诸证由之而作,这就是王太医所说:“胜所不胜”的道理。脾土本是肝木所制约之脏,凭其亢盛之气,必然越发克制脾土,而致饮食无味,或不思饮食。这脉案寥寥数语,道出极其复杂的病变机制,亦指出了林黛玉所病的关键。虽着墨无多,而析理甚精,非有三折肱之术者,不能道此只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