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大学》:真诚就是不自欺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丨I 朱东 参加讨论

    文/朱东
    《大学》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很简单,意思就是说所谓诚意就是毋自欺。其中的妙处就在于“毋自欺”的“毋”字上。
    这个“毋”字经常被解读为勿,也就是将“毋自欺”解释为勿自欺,看似无关紧要,实则大大降低了原文的格局和境界。
    “毋”不同于勿,“勿”含有禁止的意思,要么外求于人,要么是因为外部因素的影响而自我约束,因此是被动。
    “毋”是没有,是结果,是自我的特征,是自我修养的结果,因此是主动。用“毋”不用“勿”,其实是为了和后面的“自明”相呼应的,用于强调所谓“诚意”,关键在于个人的道德自觉,而非外力的束缚。
    
    《大学》(资料图 图源网络)
    简单的说,如果用勿,或者解释为勿,则说明这个过程是需要借助外力,或者至少是自我强制来完成的,强调的是对自我的约束,自我纠正的过程;而用毋则说明这个过程,完全是可以自然实现的,强调是对自欺的排斥,是一个自我实现,自我显现的过程。
    前者仿佛是在说,人有自欺的天性,因此要勿;后者则是在说人本来是没有自欺的,甚至是知道不应当自欺的,所以只要去除掉已有的,防止将有的自欺就好。
    这里面既隐藏了性善论与性恶论的区别,又隐藏了如何诚其意的方法问题。
    作者用了一个很直白的比喻,来解释这个什么叫“毋自欺”,以及“毋自欺”的好处——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音切)。
    前半部分“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是在解释什么叫“毋自欺”。有人无厌恶恶臭吗?有人不知道恶臭是应当厌恶的,是会令人厌恶的吗?没有。所以,“恶恶臭”闻道“恶臭”就产生厌恶之情,就是没有欺骗自己,就是“毋自欺”。
    “好色”美丽的姿容、颜色,或者可以宽泛一点说美好的事物,有人不喜欢吗?有人不知道美好是应当喜欢的,是会令人心生喜爱的吗?——没有。所以,见到“好色”就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就是没有欺骗自己,就是“毋自欺”。
    一言而蔽之,就是自你的本性之外,没有任何多余的添加物,就叫“毋自欺”。换句话说,就是保持真我的纯真,保持思想的纯真不杂。
    
    保持真我的纯真(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自谦”,这个谦是通假字,应当读作切,是快乐满足的意思。
    这里面就涉及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虽然人们已经对传统文化的价值,已经有了一定的反省与认识,但是总的来说,还是认为这个东西有点玄,甚至有本身就在做传统文化研究的人,也公认声称如果在当今时代里,按照传统文化所宣扬的标准来生活,那么是会吃亏的。
    这种观点说白了,就是用有没有用,准确的说是对直接的物质财富的创造有没有用,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对赚钱有没有用,这个标准来衡量知识和学问的价值。
    其本质就是用穷人的眼光,而且是曾经穷怕了的穷人的眼光,来看知识,看学问的结果。这种观点:
    从宏观上看,让我们中国的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重视数理化的学习,后来甚至发展到了,只重视应用学科的学习,而忽视了人文科学的研究。
    从微观上看,让中国人长期的将自己局限在一些技术的学习上,而忘记了对自己心灵的养护;长期困于术的层面徘徊,而不能上升到道的高度。
    然而,这个世界毕竟是由人构成的,在我们每天所要所作的事情当中,占最大比例的,也是各种人事。如果我们不能把人事研究明白,不能把人事中的规律找到,即便我们的科技再发达,我们同样没有安全感,没有永恒感。
    这个世界毕竟是由道来支配的,因此如果我们不能上升到道的高度,就会始终处于困惑与迷茫之中,同样不可能有真正的安全感和永恒感。同样要生活在迷茫与空虚之中。
    而当人处于迷茫与空虚的包裹之中,进而产生出无法摆脱的焦虑与恐惧的时候,就只能发生两件事情,要么通过暴力来宣泄;要么通过疯狂的攫取物质财富来麻醉。
    依靠暴力宣泄,或者自我麻醉来生活,无论怎样富有都是不“自谦”——不能自我满足,不能自我快乐。
    
    很多人怕吃亏,殊不知吃亏是福(资料图 图源网络)
    所以,在现实中我们会看到很多怕吃亏的,或者永远不吃亏的人,总是那样勇往直前的奋斗者,好像也取得了很多看似辉煌的成就,但就有一样没大弄明白,那就是什么才是自己最想要的,或者说什么才是最能让自己心情平静,内心愉悦的那个东西。
    简单的说,的确是从外面得到了好些光鲜的东西,就是把自我,把那个真正的自我,真我给忘了。这就是“自欺”,就是“自欺”带来的恶果。
    所以,人要诚其意,要保持纯真的真我,就是要“毋自欺”,要去除这些外来的“自欺”的东西。
    转自丨“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公众号(ID:gxjhshys)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