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记 中国最著名的文史名著《史记》,写了三千年历史,备载人生百态,留下近百场气象万千的“饭局”,时而阴霾四起,时而风云突变,乃至雷鸣闪电,惊心动魄,有的改变人生,有的改变国家命运。 司马迁笔下的“饭局”,若加梳理,可以写成一部“饭局大全”,现实中的各种“饭局”,《史记》中般般皆有。本文略举几个类型,以斑窥豹,知往鉴今,开卷有益。 饭局 (网络图 图源网络) 斗智斗勇、充满凶险的战场 无论家宴、国宴,场面大小,它只要是人伦常情的会晤,必定是喜庆祥和,这是宴会的本质、常态,故《说文》曰:“宴,安也”。但两个以上的集团,乃至国家,涉及利害攸关的外交宴会,往往是斗智斗勇的战场,充满凶险。 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设宴使专诸刺杀吴王僚,发动宫廷政变夺取了政权;公元前457年,晋六卿之一赵襄子元年,宴请姐夫代王使厨人操盛菜器击死代王,吞并代国土地。利用宴会为烟幕,先下手为强,清除对手,史不绝书。 春秋时齐鲁两国会盟柯邑,鲁曹沫劫齐恒公返鲁侵地;战国时商鞅兵伐魏国,设宴计骗魏将公子昂,袭破魏军。宴会上使用暴力太张扬,有时容易被人识破。隐蔽的手法是在宴会上投毒。 公元前193年,汉惠帝二年,齐王刘肥入朝,汉惠帝在皇宫设家宴招待齐王。吕太后放了两杯毒酒,吕太后让齐王向惠帝敬酒。惠帝认为齐王是大哥,谦让不敢喝敬酒,要与齐王同饮,吕太后连忙打翻惠帝的酒杯,齐王警觉,装醉未饮,逃过一劫。 大型外交宴会斗智斗勇,经典案例莫过于众所周知的“鸿门宴”,以致于成为凶险宴会的代名词。“鸿门宴”拉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 刘邦一方以智胜勇,君臣一体,精心编制了一席天衣无缝的政治谎言,把“守关提防项羽”,颠倒说成“替项羽守关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事实颠倒,原本有理的项羽,反倒是上了小人挑拨的当,理亏尴尬,无地自容,供出了自己的线人曹无伤。 细细追究,刘邦的说词并不高明,何以能瞒过项羽,原来是自己一方出了内奸。楚军第二号人物,左尹项伯,是项羽最亲近最信任的叔父。项伯为了哥们义气,私自夜访张良,不惜泄漏军情,反而遭了张良算计。刘邦设夜宴,与项伯拜为把兄弟,又结为儿女亲家。从这时起,项伯从一个政治糊涂虫不自觉地转化成了内奸。 项伯回营向项羽报告说:“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而善遇之。”由此可知,原来“鸿门宴”并不是项羽设的局,而是已成内奸的项伯劝项羽设宴与沛公和解。 鸿门宴 (网络图 图源网络) 项羽许诺,“沛公不先入关,公岂敢入乎”,这本身是一个伪命题。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扫灭了秦军主力,收降章邯,一路西进,势如破竹,何须刘邦先破关中。 伪命题由楚军第二号人物说出,这话就不便追究了。范增顺水推舟,想要将计就计,兵不血刃在宴会上除掉刘邦,赞同鸿门宴。范增是楚军第三号人物,说话分量不如项伯。二号人物要和解,三号人物要诛杀,楚军内部不团结,起决定作用的一号人物项羽犹豫不决,败下阵来顺理成章。 “鸿门宴”事发公元前206年。93年之后,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元鼎四年,南越王少主兴与王太后在王宫设宴要谋杀南越相吕嘉,扫除南越内属的障碍。这场宴会是典型的“鸿门宴”翻版。 朝会的座位南向最尊,天子南向。在朝堂之外的宴会,行宾主之礼,东向最尊。“鸿门宴”座位,项羽、项伯东向,依次亚父范增南向,沛公刘邦北向,张良西向。南越王宫宴会,设局者王太后。 这场宴会汉使最尊,扮演了项羽的角色,座位东向,王太后扮演范增角色南向,南越王少主兴扮演项伯角色北向,吕嘉处于被刀俎的沛公角色西向。 王太后在宴会酒热之际捅破窗户纸,公开指责吕嘉反对南越内属。在这紧急关头,要求汉使说一句拿下吕嘉的话,而汉使犹豫,装聋作哑。 吕嘉觉察逃离宴会,王太后要投矛刺杀吕嘉,直接扮演项庄舞剑,而南越王少主兴如同项伯制止了王太后。结果吕嘉逃走,举兵破王宫,杀了汉使、王太后、少主兴。第二年汉武帝发兵征讨,灭了南越,诛杀了吕嘉。 对外斗争,要团结一致,才能取胜。《诗经·小雅·常棣》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这是说兄弟之间,即使有内斗,但对外一定要团结一致。内部不团结,貌似强大,则易于攻破,“鸿门宴”、“南越王宫宴”,均是强势一方败下阵来,原因在此。 此外,有文事,必有武备。两强相遇勇者胜,即使两强势不均力不等,弱势一方作好战备,敢与强者一搏,再据理力争,以弱可以抗强。 渑池之会(网络图 图源网络) 战国中后期,秦强赵弱。公元前282年,秦昭王向赵惠文王发出外交文件,要用15座城换取赵国的和氏璧,“价值连城”的成语出此。 15座城换取一块宝玉,是显然的不等价交易,而且出于强国之口,明显是勒索而不是交换。但赵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文斗有蔺相如,武斗有名将廉颇率大军继其后,赵国君臣一体,团结对外,蔺相如底气充实,敢在秦王设九宾之礼于王廷的列国大宴会上,据理力争,秦先割城予赵,赵奉璧于秦。 三年后,公元前279年秦赵渑池之会,秦王请赵王奏瑟,蔺相如请秦王击缶;秦王左右呼叫赵王献十五座城为秦王祝寿,蔺相如则说秦国把咸阳送给赵王祝寿。直到宴会结束,秦王没能占上风。司马迁评价蔺相如大智大勇。宴会议政,化解阻力。 五花八门、各怀目的的宴会 国家大政,通常是朝议决策。有时决策者想要一种宽松气氛,减少阻力,便举行宴会商议国是。 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十九年,春正月,武灵王利用春节大臣庆贺新年节日,把朝臣招到行宫,展开胡服骑射改革的讨论。离开国都在行宫讨论,一来可以集中精力,二来离开保守势力盘根错节的京城,便于统一思想。 一连讨论了五天,可见辩论的激烈程度。一场大辩论,君臣一致认识到只有改革才是赵国的出路。武灵王坚定了信心。回到京城,重点作保守派核心人物公子成的工作,顺利了许多。 公元前202年刘邦登基皇帝位,汉朝建立,置酒洛阳宫。汉高祖在庆功的氛围中让大臣们讨论楚亡汉兴的原因,高祖发表了他著名的人才观,汉有三杰张良、萧何、韩信,各自发挥了长处,汉朝兴起了。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楚之所以亡也。这次宴会议政,为刘邦随后开展的大封功臣,重文臣,抑制武臣,给张良、萧何、陈平等封高爵制造了舆论,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宴会议政,双方也有破裂的时候。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三十四年,始皇置酒咸阳宫,放手群臣讨论废分封行郡县的利弊。博士淳于越反对废分封,他认为这将造成天子孤立无辅,不是长治久安之计。 丞相李斯批驳淳于越,说分封是过时的三代制度,淳于越以古非今,妖言惑众,应该杀头。李斯提出禁止言论自由,焚灭《诗》《书》,施行“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的酷刑。秦始皇的焚书事件,由这次宴会议政引发,并为坑儒事件伏笔,可见秦法之严苛。 宴会(网络图 图源网络) 逢迎宴会,赌徒押宝。逢迎权贵,设宴拍马屁,如同赌徒押宝,有的得,有的失。公元前259年,大商人吕不韦选用美色钓奇,把自己有孕之身的爱妾赵姬设宴进献给在赵国做人质的秦王室诸公子子楚。后来子楚回国做了秦王,吕不韦当了秦国的国相,这一回赌徒赢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