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诗经》:不得不赞叹的道德观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诗经丨shijingba 张立文 参加讨论

    文/张立文
    《诗经》是中国古代的诗歌总集,也是儒家“五经”之一。在孔子时,诗已流行于列国,凡朝会聘问,通行赋诗,在当时话语权中居重要地位,以至于“不学诗,无以言”。
    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学习诗可以培养提高人的联想力、观察力、合群性和讽刺能力,它所蕴涵的道理可以用来侍奉父母和君主,而且会丰富认识客观事物的知识。
    
    《汉广》 画家·于水(资料图 图源网络)
    “无以言”,是指合乎礼乐的“文”言、言说、议论,是表达个人和国家意志、志趣的言词,“诗以言志”。
    不仅赋诗、引诗在言志,听诗者也在观其志,并体会赋诗者的贤与不肖及其国家的盛衰。
    换言之,志在于表达思想意识,思维方式、审美情趣、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而涉及宇宙自然、社会人生、情感精神等层面,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透过诗的自然朴实、言简意赅的言语,可以体悟到其核心话题是“德”,与《尚书·周书》有相似之处,《诗经》以德为主导、为核心。德作为核心的话题,把《诗经》思想统摄起来,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修德配命
    周初思想家为论证周代商治理天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的原则。天命无常,惟德是与,周之所以受天命而代商的原因,就在于文王有德。
    天命靡常,上帝的意志变化无常,王权予夺的命令也非永恒不变,上帝根据有德与无德而做出予或夺的改变。“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此与《尚书》“以德配天”思想相一致。
    《诗经》强调修德配命,修德的方法和途径是“自求”,即依靠主体自我的道德自觉和主体自我的道德修练,而不能依赖他律被动地修德,因为这样修德就不能持久。自求修德,是为了达到与天的意志、命令相配合的目标,自求修德的结果是获得“多福”。
    在凸显了主体人的能动性的功能和作用。换言之,主动权不在天、上帝,而在人自己。
    二、爱民之德
    配命、修德、多福,都与民心向背不可分,得民心,就需要修德爱民。“永言配命”,就要“求民之莫”;“求民之莫”,就需爱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乐只君子,德音不已”。要做民父母,要爱民如子,德音不止。
    “岂弟君子,民之父母”,“岂弟君子,民之攸归”。君子具有此道德,才能为民之父母,若不行此道德,就不配做民之父母。
    爱民之德,就在于使人民衣食无忧。“民之质矣,日用饮食。群黎百姓,遍为尔德”。人民的质实无伪的要求,就是日常饮食有保障,这便是上下皆善的德行。这里爱民之德与《尚书》“敬德保民”的保民的内涵有相会通之处。
    三、为政以德
    以德治国并非废除刑罚和法律,而是讲慎刑;礼乐文明也并非不讲战争暴力。周人认为德治有两个方面必须引起注意,一方面是文德,另一方面是教德。
    就文德而言,“明明天子,今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文德的内涵包括礼乐的典章制度、祭祀朝聘礼仪、道德规范等,体现了当时社会、政治、制度、道德文明,凸显人们对社会生活和洽的诉求和对战争所带来劳民伤财的体认。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载辑干戈,载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就教德而言,即是进行道德教化。进行道德教化,首先是统治者自身要有道德修养,行为端正。
    德教需要“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其维哲人,告之话言,顺德之行。其维愚人,复谓我僭,民各有心”。温柔敦厚是君主推行德教和基本。
    聪明的君主,能听取善言的劝告,并顺其道德之行,实行德治。愚笨的君主,反认为告其善言的人,僭起职守,心怀异志。
    为了造就贤人和有道德的人,“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
    周代开办学校教育,“于论鼓钟,于乐辟雍”。朱熹注:“辟雍,天子之学,大射行礼之处也”。国家通过辟雍来培养人才。
    不仅国家办学校,而且各诸侯也办学。此举不仅提升了国家文明的形象,而且使国家拥有一批有智慧、有道德、有能力的人才,这是富国强兵的基础和前提。文德和教德是实行为政以德的重要方面,不可或缺。
    四、忠孝道德
    统治者要有道德,才能怀柔万国。“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申伯的品德安顺而且正直,以他的美德使万邦归顺,他善良道德声誉闻达四方。
    “仲山甫之德,柔嘉维则,令仪令色,小心翼翼,古训是式,威仪是力,天子是若,明命使赋”。
    仲山甫的柔和而美善的道德,能善其动止的威仪,善其容貌的颜色,又能小心翼翼地遵守法律。“夙夜匪解,以事一人”。早晚不懈怠地工作,为忠于宣王的忠君之德。
    出则忠,入则孝。有孝德者可以感化人,使人孝敬父母和长者。在这里忠孝有其一致性,这是宗法家国同构社会的特色。
    在兄弟国家和家族家庭的兄弟之间,“既有君子,孔燕岂弟。宜兄宜弟,令德寿岂”。天下之理,没有言而不答,没有德而不报。假如你能惠于朋友、庶民、小子,则子孙、万民都会继承此惠于朋友之美德而行于天下。
    《诗经》修德配命,爱民之德,为政以德,忠孝道德,四者从如何敬畏天命,如何爱民以永天受命,如何从典章制度、实行德政,以使国强民富,以及君臣、父子、兄弟、朋友之间的道德伦理关系,都做了以德为核心话题的论述。
    转自丨“诗经”微信公众号(ID:shijingba)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