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龚鹏程谈易三十七:命不好? 周易教你“造命”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龚鹏程 参加讨论

    文/龚鹏程
    《龚鹏程谈易》系列由龚鹏程教授授权腾讯儒学独家连载,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命运可造(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君子以反身修德
    蹇卦的象辞。蹇是蹇难蹇困之意,艮下坎上,水在山上,岩险水积,故有道不能行之象。
    此时如何才能走出困局呢?方法有二,一是利见大人,寻求资源,希望得到助力;二是反身修德,始能得道多助,突破蹇阻。两者之间,又以反身修德为先。
    因此本卦初六又说:“往蹇,来誉”,象传曰“宜待也”。既见险阻,就不可冒然前进了。若往则蹇,故此时宜等待,未来才可有誉无毁。
    九三“往蹇来反”、六四“往蹇来连”,大旨也是如此,都指蹇不可进,只能待机待时并加强内修。
    如此,待到九五,才能“大蹇朋来”。上六更是“往蹇来硕,吉,利见大人”,终于获得朋友及大人的助益,转蹇为吉。
    这卦看起来简单,但义理十分深邃,值得仔细玩味。
    
    蹇卦(资料图 图源网络)
    首先,《易》乃占卜之书,原先是用来占示吉凶的。吉凶可占,就表示人的吉凶和命运是可以预测的。
    因此一般都说是到了后来孔门讲易才强化它的道德义,使得它脱离了占卜命数预测的层次,显示了更多的个人自我道德修持成分、淡化了命数测算的部分,提升了它的境界,否则它就与一般术士的米卦、鸟卦、杂占类似。
    但实际上孔门说理为何会选择《周易》这本书呢?必然是此书在各类占验卜算之中别具特色。古来相传它是由文王、周公等圣人所制,讲得如此郑重,也不会毫无道理。这道理,在蹇卦中便可略窥一二。
    蹇是困蹇之象,表示命运在此时横遭困阻。占卜时,若占到此卦,肯定是不好的。但本卦最终其实还是吉,为什么?中间就有人自己的做为在。人处顺境,若应对不当,结果便可能凶。反之,虽处逆境,倘能善于自处,反可转危为安,趋吉避凶。因此,这不是一个定命论的观点,而是造命论。
    定命论是一般占验命数说的基调,正因命已前定,故可以占而验之,可以预测、可以前知。各种占卜之法不同,只是程度上的差异,例如有人说命已定而运还可以因机因缘而改。又有人说运也一样有数,可以推断而知。还有人说能定的不是吉凶,而是性格。或又认为能定的因素不止在于你个人,还在父祖夫妻风水等因素。总之,命不能定就不能占,也不必占。
    《易经》却是个特例,它是天工人成、“天人合发”的。天人合发,是后世道教圣典《阴符经》上的话,比一般说天人合一更贴切。天有天的力量,人有人的做为。一切事,不能只看天这一方面,而是天人合发才能形成一个结果的。
    所以《周易》论命论吉凶,都是在卦象之中见到人的具体应对,应之善则吉,应之不善则凶,不会本质地定命地说占到此卦就是吉或就是凶。吉凶,依人之应对、做为而断,此所以为造命论。虽然它还不至于如后世某些人说“我命在我不在天”那样强势,但命运之吉凶得丧主要掌握在我自己手上是无疑的。
    这种态度,卦爻辞中就可以看出来,不尽然都出自于孔门“十翼”之推阐,故是极可注意的。后世术士说易,偏于定命,故于易学中为偏门,非正宗也。此非儒士打压他们的结果,就《周易》本身说,以定命之立场论之,也终究不契。
    强调自己造命,所以要自反自省。这自反自省也是中国学问之精要。孔子说“克己复礼”、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孟子说:“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都是反身修德之事。这是内在的工夫,存诚克己,修人爵以待天寿。象传形容说是:“内喜之也”,所以是快乐而不是禁欲型的,可获得内在的充实、饱满、喜悦。
    儒者之学,此即是矣。如此才能“大蹇朋来”,获得同志朋友的帮助。《论语·学而》:“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之谓也。
    龚鹏程小传:
    
    龚鹏程教授(资料图 图源网络)
    

龚鹏程,字云起,江西吉安人,一九五六年生于台北市。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毕业,曾任淡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南华大学校长、佛光大学校长、美国欧亚大学校长等。亦曾负责台湾两岸文教交流业务。现任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国务院国学中心顾问,有龚鹏程国学院等学术组织及活动,遍及各地。有文史哲宗教艺术社会学等著作近百种,精博渊懿,为世所称。曾获中山文艺奖、中兴文艺奖章、教材改进奖、朱自清散文双年奖等。亦常在世界各地举办书法展。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