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同样是地壳运动,朱熹格物格出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儒风大家公众号 newdu 参加讨论

    一次,南宋大儒朱熹对他的学生们说:天地、日月、宇宙,大道同一,这个大道到人的心里,就是个‘仁’;所以通过格物致知逐步除去蒙在心上的人欲,‘仁’就是良知自然会显露出来。
    弟子听了朱熹的话,仍然有些不明白,见案头上有一方新砚台,就请先生以砚台为例,做一次格物致知的示范。
    朱熹笑着说:“好,就来格这个砚台。”他拿起砚台反转过来叫弟子看:只见磨得镜面一样平的砚台底上有一个大螺壳印子。
    弟子奇怪地问:“这样大的螺,一定是生活在海里的,怎么钻进石头里去了呢?”
    朱熹道:“这就是了。砚石是从山上采来的,说明这山千万年前曾经是海底。这螺儿活着的时候,钻在海底的泥土里;海底上升变成山,泥土干硬变成石头,这螺不就到石头里了吗?到此我们格物的功夫算是完成了,然后来致知:既然山、海那样看起来永恒的巨物,都可以互相变化;那么世界上还有什么不能变的?所以,《诗经》里说‘天命无常’。这个无常的天命感动到人的内心,就使人常处忧患,兢兢业业,小心翼翼,认真对待周围的一切,这就悟出了个‘敬’字,进入了良知‘仁’的境界。”
    
    《阶前梧叶已秋声》图
    朱熹年老时,散步到一所学校。当时正是秋天,当他看到梧桐黄叶随风飘落,不禁感慨万千,想到自己头发已经白了,自言自语地说:“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啊!”
    这时,他忽然看见一群青少年离室在外打闹戏耍,他深深感到,年轻人不懂得珍惜时间,只有过来人才知道时间宝贵,特别是白发苍苍的人更有惜时如金之感,于是诗兴油然而生,低头思索片刻吟道: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绿,阶前梧叶已秋声。
    中国的格物致知之学,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具有内在超越性。梁漱溟先生说“中国文化是早熟的文化”。梁先生认为,人类文明因三大问题而有三个阶段:1,人与物的问题;2,人与人的问题;3,人与自己的问题。按照正常的身心变化关系,人类的文明重心应当从1到2再到3,就如西方文化一般,自然而然地进步。但是到了中国却偏偏不同,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圣在第一阶段就提前直接揭示出了人的理性,所以说中国文化早熟,就像一个婴儿的身体却有着成年人的思维成熟。
    转自丨“儒风大家”微信公众号(ID:rufengdajia)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