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宏存 研究孔子、研究儒学,是认识中国人的民族特性和当今中国人精神世界历史来由的一个重要途径。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当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时,他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孔子家语》又名《孔氏家语》,简称《家语》,是记录孔子与弟子以及一些公卿大夫言谈行事的著作,共44篇,内容丰富而宏大,隽永而精深。既介绍了孔子的家庭、身世和思想,也呈现了当时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百态,蕴含的治政之道对于当代干部提升领导智慧颇有价值。 王肃注《孔子家语》(资料图 图源网络) 审时度势 《相鲁》篇说:“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意思是,如果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和平相处,那么要有准备打仗的方案,如果一个国家遇到战争,那么要准备好和谈的方案。这就启示我们遇事不走极端,做决策时一定要做好两手准备,学会审时度势,有全局意识,统筹兼顾,而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承平之时有忧患意识,做长久之计,未雨绸缪,才能够常胜不败。 没有全局观,就可能误入歧途。但强调全局,不是说就忽略细节。《六本》篇说:“是故反本修迩,君子之道也。”把握整体,还要照顾局部,极目远处,还要审视眼前,不能心怀天下,雄心勃勃,却一屋不扫,小德不修。 明德自修 《王言解》篇说:“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没有德行,也就不能尊崇道义,没有道义,也就无法光大德行。如何做到道与德的互为表里、相得益彰,是任何一位领导者实现自我修养与自我完善需思考的问题。 孔子言曰,“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领导者的品格修养要有水准,德能悖离很难成就一个让属下敬重乃至追随的领导,那么如何实现自我完善呢?《三恕》篇说:“夫物恶有满而不覆哉?”不自满是保持活力和创造力的前提,“不自满者受益,不自是者博闻”,唯有不自满才会与时俱进,才会有所创新。《观周》篇说:“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戒,无所行悔。”自我修持还要做到少说多做,不要做“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少夸口,少许诺。废话少说,闲事少做,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人生就不会有太多的后悔。《屈节解》篇说:“可以屈则屈,可以伸则伸。故屈节者,所以有待;求伸者,所以及时。”俗话说“大丈夫能屈能伸”,屈伸自如方是成熟领导者的一种良好心态。 有人说:“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也有人说:“源静则流清,本固则丰茂;内修则外理,形端则影直。”修身养性是安身立命的根本,一个有良好修养的人,必然也是一个强大、睿智、超然、淡定的人,就会“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真正把治事与个人的品德修为统一起来了,不至于不知自我来历,不至于自我膨胀而跌蹶、身败名裂为人不齿。 尊贤善任 《贤君》篇说:“进贤贤哉。”举荐贤能的人本身也是贤人。历史上曾有鲍叔牙推荐管仲、子皮推荐子产的佳话,管仲、子产都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对此鲍叔牙与子皮可谓功不可没。《执辔》篇说:“人君之政,执其辔策而已。”一个成功的领导应该是一名伯乐,善于发现人才,善于使用才,如同一个驾马的人,关键在于平衡缰绳、把握好方向,做到这一点就可以实现“口无声而马应辔,策不举而极千里”的目的。 俗语说:“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上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能的全才,身为领导者要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以其所长为我所用。这样就可以使每个人处于最佳位置,发挥最大潜能,取得最好效益。 不穷民力 《颜回》篇说:“不穷其民力。”是说不要使百姓的力气用尽,否则将会失去民心,江山不稳。《哀公问政》篇也说:“为政在于得人。”如果百姓为了生存而到了“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的境地,或者“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地步,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是到了崩溃危险的边缘,国势也如要喷薄爆发的火山,危险随时将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领导干部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要做到察民心、观民意、体民情,“干工作,‘衣带渐宽终不悔’;创大业,‘吾好上下而求索’;为人民,‘俯首甘为孺子牛’”。 《孔子家语》内容丰富,意蕴丰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无论是寻找治政的借鉴,还是探索自修明德的门径,都可以在这里获得启示,获得滋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