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东 我们如果笼统一点、宏观一点看待《论语》这部经典著作的话,可以发现,整个一部《论语》就讲了一件事,那就是——怎样才是一个君子,如何成为一个君子? 然而,对于“君子”这个概念,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感受与定义,所以,我们不妨先暂时搁置对概念本身的争议,转而去思考一个与之紧密相关的问题,那就是——我们是不是都希望自己能够拥有一颗强大的、勇敢的、坚韧的、平和的心灵?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论语》给你一颗强大的心(资料图 图源网络) 其实,《论语》所要实现的终极目标、学习《论语》所能达到的一个终极结果,都是让人能够拥有一颗强大的心灵。而是否拥有强大的内心世界,也恰恰从本质上将君子与小人区分开来。这一点在《论语·卫灵公篇》“在陈绝粮”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一行人)在陈国附近断绝了粮食,跟随的学生们生病了,站不起来。子路面有愠色地来见,说:“君子也有穷困之时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之时仍能自固持守,小人一旦穷困,就会滥行。” 什么叫“君子固穷”?并不是说君子就喜欢穷,也不是说君子在穷的时候,仍旧呆呆傻傻的不知道想办法。而是说,一个明道的君子,能够在面对窘境的时候,仍旧固守其基本的道德。而小人则不行,小人在面对窘境的时候,就会滥行,也就是无所不为,无所顾忌。这里的穷,不是贫穷,而是指人生的各种困境。 这是不是很形象呢?看看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积极进取却也格外脆弱。他们常常因为一点矛盾就大动肝火,遇到一点挫折就痛不欲生,甚至会因无法忍受身陷困窘而最终走上歧途,这都是不能固穷的滥行。 辜鸿铭曾说:“在真正的中国人性类型中,有这样一种气质:从容、镇定、历经磨练后的成熟,如同一块千锤百炼的金属。”——“一块千锤百炼的金属”,这个比喻用来形容那些勇于为国担当的年轻人无疑是恰当的。与之相比,我们今天有些年轻人,在我看来更像一些经不起任何磕磕碰碰的碎玻璃。 究其本质,则是因为他们对道、对事情的前因后果、对事情的发展变化规律的无知,而缺乏强大的心灵。反之,所谓的“固穷”,则恰恰是拥有一颗强大的心灵的表现。 《论语》授人以道,历经两千多年仍旧对后世具有极强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读之,学之,我们也能够拥有一颗强大的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