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院长 朱汉民 民主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民主不仅是近代先进中国人的精神追求,同时也是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民本思想,是做好社会主义民主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以为民本的思想奠定两千多年中国历史基调。(资料图 图源网络) 民本思想在中华文化史上源远流长,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几千年的中国政治思想传统中,民本是其中最耀眼的思想明珠,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西汉贾谊在《新书·大政上》提出:“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这是古代民本思想的一个概述。进一步分析,中国传统民本思想包含着下列几个最重要的观念。 第一,“立君为民”的权力来源观念。国家与君主的权力来源于哪里?民本思想的倡导者坚持一切政治权力的依据来源于人民。《荀子·大略》载:“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君主总是以上天立君并使之获得政治权力,但是“天之立君”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人民。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民贵君轻”是中国古代最精彩的民本思想命题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在追溯政治权力来源的意义上,人民的重要性要高于国家政权,更要高于君主。 第二,“民为邦本”的国家基础观念。国家政治的基础是什么?中国传统的思想家、政治家认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理念,意思是只有人民才是国家体系的基础、政治稳定的条件。作为统治者要认识到人民力量的重要性,即如孟子所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尽管他们也相信“天”“天命”,但是他们认为:“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也就是说,最终决定国家体系、政治稳定的基础,只有人民。 第三,“爱民养民”的执政目标观念。执政者的目标是什么?子贡问:“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孔子答:“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也就是说,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比尧舜还强的圣人。儒家主张执政者应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是必须确立的执政目标。 总之,“民本”的基本价值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上几个方面,包括“立君为民”“民惟邦本”“民贵君轻”“敬天保民”“仁民爱民”等重要古训,表现出人民在国家政治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民本”思想揭示了深刻的执政规律,约束了政治权力和顺应了民意,维护了社会秩序和国家稳定。 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存在重要缺陷,最为突出的有两点。第一,民本思想虽然强调了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政治的基础、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执政的目标等,就是说肯定了现代民主理念中的“为人民的统治”(for the people)的问题,但是缺乏“人民的统治”(by the people)的理念,而完整的民主理念应该是包括“为人民的统治”(for the people)与“人民的统治”(by the people)。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的专制君主也能够接受并倡导民本思想的原因。 第二,民本思想虽然肯定了现代民主理念中的“为人民的统治”(for the people)的问题,但对于如何落实以民为本的问题,民本思想并没有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权力制约及其制度设计的方案和步骤。提倡民本思想的士大夫更为关注以思想道德解决政治问题,而没有从权力制约及其制度设计上落实以民为本的问题,故而大大削弱了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政治作用和历史影响。 上述两点,使得我们在建构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政治价值观时,必然选择“民主”而不是“民本”。但是,社会主义中国的民主理念具有自己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我们应该继承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中关于权力来源于人民、人民是国家政治的基础、人民的幸福生活是执政的目标等“为人民的统治”的重要理念,要充分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传统民本思想中的潜在价值和现代意义。另一方面,我们则是做好由中华传统民本思想向社会主义民主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的重要工作,社会主义中国的核心价值观的民主理念,所以我们应该将“为人民的统治”与“人民的统治”结合起来,并且进一步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为人民的统治”与“人民的统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