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无信不立,无征不信 “信”即信实、诚信,也有信任之意。信是孔门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作者书籍《四书语录》 关于“信”,孔孟都说些啥?(节自拙作《四书语录》)(1·7·1“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孔子特别强调在位者的诚信,认为获得百姓的信任是为政的第一要义(见本节“民无信不立”)。此外,孔孟对“信”的态度又是灵活的,认为“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1·5·5)。在孔子语录中,“忠”“信”多连用。——相关论述尚有“信则人任焉”(1·3·5)、“信近于义,言可复也”(1·5·10)、“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1·3·20)、“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1·7·11)、“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1·7·12)等。 1、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二二) 【译注】孔子说:“做个人却不讲信用,那又怎么可以!这就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怎么能驾牲口行走呢?” ●輗(ní)、軏(yuè):分别是大小车子上用来套牲口的关键部件。 2、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论语·公冶长》二八) 【译注】孔子说:“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镇,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信实的人,只是他们不如我好学罢了。” 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论语·学而》八) 【译注】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仪;即使学习,知识也不会巩固。作为君子,要以忠诚信实为主,不要主动结交不如自己的人,有了过错不要怕改正。” 孔子在《论语·子罕》二五也说过“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7·10)的话。 4、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论语·颜渊》一〇) 【译注】子张问如何提高品德、辨别迷惑。孔子说:“以忠诚信实为主,随着义走,这就可以提高品德。(常人有一种表现:)爱一个人时,就希望他长生不老;恨他时,又恨不能让他马上死掉。既要让他长寿,又要让他死掉,这就是迷惑。……” ●徙(xǐ):迁移。 5、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六) 【译注】子张问怎样才能行得通。孔子说:“说话忠诚信实,行为恳切恭敬,即使到落后的蛮荒之国,也能行得通。说话言而无信,做事轻浮随意,即使在本州本土,能行得通吗?站立的时候,觉得“忠信笃敬”几个字就在眼前,坐着车子,觉得“忠信笃敬”几个字就写在横木上。这样,走到哪儿都行得通。”子张把这话写在自己衣带上。 ●笃敬:恳切恭敬。蛮貊(mò)之邦:指中原以外文明较落后的部族。衡:车上的横木。绅:士大夫束腰的大带。 6、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学而》七) 【译注】子夏说:“(对妻子)看重品德,不看重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服事君主,能全力以赴;跟朋友交往,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使不曾学习,我也一定说他是学习过的。” ●贤贤:看重贤能品德。前一个贤是动词,以……为贤。易色:不看重容貌。易,看轻。 7、获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中庸》第二○章) 【译注】获得上级信任是有方法的,(先要得到朋友的信任),得不到朋友的信任,也就得不到上级的信任。 又见《孟子·离娄上》一二:“获于上有道,不信于友,弗获于上矣。”(3·2·11) 关于“信”,孔孟都说些啥?(节自拙作《四书语录》)1·12·8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七) 【译注】子贡问如何施政。孔子说:“备足粮食,备足军备,获得百姓的信任。”子贡说“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这三者中先去掉哪个?”孔子说:“先去掉军备。”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再去一项,这二者中去掉哪个?”孔子说:“去掉粮食吧,(没有粮食,人会饿死),自古谁能不死呢?但失去百姓信任,国家还立得住吗?” 8、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子张》一〇) 【译注】子夏说:“君子在获得百姓信任后才去动员百姓,否则百姓会认为是在折腾他们。获得君主信任后才去进谏,否则君主就会认为是在毁谤他。” ●厉:折磨,虐待。谤(bàng):诽谤。 9、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过矣乎!上焉者虽善无征,无征不信,不信民弗从;下焉者虽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从。(《中庸》第二九) 【译注】君临天下有三件重要的事(即议定礼仪、制定法度、考订文字),做好这些,就可以少犯错误了。在上位者(如夏商等朝君主)做得虽好,但已无可验证;无可验证也就不能令人信服;不能令人信服,则百姓不会听从。在下位者(如孔子)虽然有美德,但没有尊贵的地位;没有尊贵的地位,也不能令人信服;不能令人信服,百姓也不会听从。 ●过:过错。征:验证。 10、子曰:“君子贞而不谅。”(《论语·卫灵公》三七) 【译注】孔子说:“君子讲大信用,却不拘泥于小诚小信。” ●贞:言行相合,大信用。谅:小信用,固执;但有时也作为正面判断,见下则。 11、孟子曰:“君子不亮,恶乎执?”(《孟子·告子下》一二) 【译注】孟子说:“君子不讲诚信,如何能有操守?” ●亮:即谅,这里指诚信。执:把持,持守。 12、子路无宿诺。(《论语·颜渊》一二) 【译注】子路许下的诺言从不拖延。 ●宿诺:未实现的诺言。 13、浩生不害问曰:“乐正子何人也?”孟子曰:“善人也,信人也。”“何谓善?何谓信?”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乐正子,二之中,四之下也。”(《孟子·尽心下》二五) 【译注】齐人浩生不害问孟子:“乐正子这人怎么样?”孟子说:“是个好人,是个信实的人。”浩生不害又问:“怎么叫好,怎么叫信实?”孟子说:“值得喜欢就叫‘好’;那些好真实存在于他本身就叫‘信实’;那些好充满他本身叫作‘美’;不但充满,还光大于外,叫‘大’;既光大于外又能融化贯通,叫‘圣’;圣德到了不可测度之境,叫‘神’。乐正子介乎于‘好’和‘信实’二者之间、‘美’‘大’‘圣’‘神’四者之下。” ●浩生不害:齐国人。乐正子:孟子弟子。 本文节选自作者的《四书语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