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儒”为学派义钩沉(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中华读书报 杨海文 参加讨论

    孔子之后,《墨子·公孟》有“儒之道”的提法:“子墨子谓程子曰:‘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政焉……’”又云墨子非儒,但称许孔子:
    子墨子与程子辩,称于孔子。程子曰:“非儒,何故称于孔子也?”子墨子曰:“是亦当而不可易者也。今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矣。鸟鱼可谓愚矣,禹、汤犹云因焉。今翟曾无称于孔子乎?”
    
    《墨子》 (资料图 图源网络)
    “非儒”是墨家的主调。《墨子》即有《非儒》两篇,上篇已阙,下篇今存。《非儒下》云:
    [1]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
    [2]儒者曰:“君子必古服言,然后仁。”
    [3]又曰:“君子循而不作。”
    [4]又曰:“君子胜不逐奔,揜函弗射,强则助之胥车。”
    [5]又曰:“君子若钟,击之则鸣,弗击不鸣。”
    《非儒下》引述的这些话,可视为依次对应于下面的儒家经典:
    [1]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礼记·中庸》)
    [2]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孝经·卿大夫章》)
    [3]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7·1)
    [4]伐不踰时,战不逐奔,诛不填服。(《春秋穀梁传·隐公五年》)
    [5]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礼记·学记》)
    这种对应关系,正如陈来发表于《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的论文所言:“到了墨子的时代,‘儒’或‘儒者’已经成为墨子及其学派用以指称孔子学派的定名了。”换言之,《墨子》已有“私名为儒”的明确意识。当然,近人吴毓江(1898-1977)的《墨子校注》有段关乎《非儒下》文献可靠程度的话亦值得注意:
    儒、墨道不同,交相非毁,诚无足怪,于诸子书中可考见之。此篇所举,或涉琐细,又无“子墨子言曰”,与《尚贤》等有上、中、下三篇者亦不同,明非尽本墨子。自“以所闻孔丘之行”以下,与上文就事立论者显然有别,不类一篇文字,疑经后人补缀窜乱,非墨书之旧也。
    《墨子》以“儒”指称孔子创立的学派,实亦启发了孟子。“儒”字在《孟子》中仅仅二见,但从“儒者之道”(5·5)到“逃杨必归于儒”(14·26),均表明孟子是从学派意义来理解“儒”字,此乃“私名为儒”。与孟子大约同一时期的庄子,亦具有儒、墨之分的学派意识。《庄子·盗跖》录满苟得曰:“尧杀长子,舜流母弟,疏戚有伦乎?汤放桀,武王杀纣,贵贱有义乎?王季为适,周公杀兄,长幼有序乎?儒者伪辞,墨者兼爱,五纪六位将有别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