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恭敬有礼才能交到好朋友 说四海之内皆兄弟前提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毕宝魁博客 毕宝魁 参加讨论

    
    子夏
    2008年奥运会宣传口号中便有“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句话,单独听很亲切,充满和谐温柔的感觉。但真正能够做到这一点是要有前提的。而子夏说这句话也是有特殊背景和具体语言环境的。
    《论语·颜渊》篇第五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翻译过来大意是:司马牛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卜商我听说了:死生由于命运,富贵在天安排。君子人做事严谨恭敬而没有缺失,对待他人敬爱而有礼貌,全天下人到处都是兄弟,君子又何必忧愁没有兄弟呢?”
    司马牛到底怎么回事?他真的没有兄弟吗?而天下没有兄弟的人多了,难道这也值得忧伤?其实,司马牛说这句话有很特殊的背景,而子夏完全理解他话的内涵,故如此回答他,也是安慰他。那么,我们就有必要了解司马牛的为人和当时的处境。
    司马牛其人
    
    司马牛
    对司马牛的身份有不同看法,孔安国认为司马牛是宋国大司马桓魋的弟弟,杨伯峻先生则认为此司马牛与宋大司马桓魋兄弟司马牛不是同一人。但从司马牛二问,以及孔子的回答来看,孔安国的说法可能有根据。否则司马牛忧惧什么呢?对于司马牛身份我们姑且相信孔安国的说法,即桓魋的兄弟。
    当时各诸侯国执政大臣很多都和君主有矛盾。这种矛盾到一定程度就会白热化,最后一定要有鱼死网破的一拼。孔子弟子司马牛便是宋国大司马桓魋的弟弟。桓魋家族在宋国很有势力,国君很忌讳他,君臣间的矛盾天下人都知道。因桓魋家族当大司马已经两代,故家人便有采用“司马”为复姓,司马牛的姓就这么来的。司马牛深感大哥桓魋和国君的对立早晚要爆发火拼,家族有被灭门的危险。他非常恐惧,便带着家人和财产流亡到鲁国,拜孔子为师,成为孔门弟子。根据《左传》记载,他有三个哥哥,桓魋是老大。这样,他的叹息和感慨很深刻,明明自己有兄弟,但兄弟都要叛乱,均非仁义之人,故有如没有。子夏当然了解这些情况,于是才对他进行规劝。从子夏劝慰之词也可以体会出司马牛是桓魋的兄弟,而且面临一定的危险。否则子夏不会用“死生有命”来安慰他,因为有没有兄弟与死生挨不上边。但因有桓魋那样的哥哥自然与生死有关系了。
    司马牛忧伤的特殊性
    就在本章前面的一章,便可以体会出司马牛的忧惧和孔老夫子循循善诱的恩师形象。“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孔安国说:“牛兄桓魋将为乱,牛自宋来学,常忧惧,故孔子解之。”可知这次对话有特殊背景。司马牛的哥哥是宋国大臣,想要叛乱,就是曾要杀害孔子并拔去大树的那位。司马牛从宋国来到曲阜入孔门求学,经常处在忧愁和恐惧中,因此孔子才这样开导他,使他从忧惧中解脱出来。古代法律严酷,有株连,对于叛乱者往往灭门,这是司马牛忧惧的原因。孔子劝导他只要自己没有错误,没有罪过,就不必忧惧。因个体生命的死亡虽然无定但却是必然的,如果问心无愧,就没有内疚感。如果本人在道德上没亏阙,不欠他人,更不欠社会,当然就可以心安理得。每个人只能负责自己的行为,内省无罪当然无需忧愁恐惧,这本身就是带有一定的宗教性质的人生境界与人性追求。
    “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前提
    这样,我们便可以知道子夏是劝慰司马牛时说的这句话,但必须强调一下前提,这便是“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前面说自己独处的时候,要恭敬而没有过错和缺失,要严谨勤勉,对待他人则要恭敬而有礼貌,如果能够做到这两点,那么你和周边能够发生关系的人都会和睦相处,都会很亲近如同兄弟一般相互关爱。这样才可能四海之内皆兄弟,否则便是真正的孤家寡人,没有人会理睬你,更不会有人亲近你。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成为后世经常运用的成语,充满友爱精神,给人以温馨的感觉,也是很多人的愿望,而要实现这一愿望,则必须要做到“敬而无失,对人恭而有礼”才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