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艺以载道,心性为本,是中国文化和艺术的真谛! 文:肖建军 中国的文化艺术关乎一个人的心性,一个人的气质,一个人的内心状态,一个人的生命状态,这才是本。我想大家都体会过生命中某段时刻的美好的生命状态,那个时候就相当于你的圣心展示的时候。作为常人来说,我们偶尔会有圣心闪现。那么作为修行较好的儒释道的圣贤,他们生命的每分每秒,哪怕是生命中最困顿、最绝望、最艰苦的时刻,他的内心仍然是神圣庄严的状态,仍然充满着光明。这种光明来自于生命的一种修持。 现在西方国家开始让中小学加入静坐、坐禅的课。他们为什么要坐禅?佛教本身在印度起源,后来传到中国,传向全世界,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期间无数的天才人物在里面参悟,不离一条根本的东西就是打坐,坐禅。它一定有它的道理,由静坐而生定,由定而发慧。当你真正定下来的时候,内心里的妄念都没了。我们很多的苦恼都源于我们的妄念的纠缠,你想摆脱都摆脱不掉。而我们的先贤为什么一直内心里是那样的光明啊?他就是通过修行把这些东西化掉了,内心的状态越来越恒定。他学什么东西,对他来说,都是道心的显现。 肖建军 喝茶有茶道,学琴有琴道,写书有书道,学画有画的道。这里面,我道一以贯之,它里面都可以贯通的。你会发现我们学书法、学绘画、学古琴,包括中国的园林建筑,工艺设计,所有这一切,在审美的最高境界上,它们是通的。当你在道心层面、在审美品位层面没提上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一切都落在技巧的迷恋上。学艺术的反而审美眼光、品味上不去,对高的要求上不去,他就在最低的层面打转。 肖建军书法作品 我们现在许多中国艺术院校的专业艺术训练,让很多学生成了一种工匠,而不是一种艺术的训练。艺术一定是要进于道的,是一种心性的培养。所以中国古贤设教,六艺,他不是一个生命的点缀。是通过艺,让我们来证道,通过艺来承载道、体悟道,让生命更活泼。最后,你这个人站在大家面前。其实你身上带着你过往所有的历史信息,比如说你的修行的信息,一切都写在你的脸上,这就是你的气质的转化。 相由心生,你希望自己有一个美好庄严的相,如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是通过内心的修证得来的,不单单是先天的东西。有些人长得很漂亮,或者很帅气,但是你跟他接触的时候会发现他并不亲切。有些人也许长的不好看,甚至有点怪、有点丑,但你接触的时候会发现他很亲切很有感染力。那个时候他的相就在发生变化。相由心生,心指什么?是经过修证之后的一颗静心和佛心,不是一个充满无名妄想的凡心。当一个人时时刻刻内心充满喜悦时,他散发出来的磁场也是喜悦的、温暖的,那么人们看他就会很亲切,很庄严。这就是定能发慧。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精力充沛,是学习的最好时候,也会有许多烦恼。如果有好的老师来引导,这种烦恼就会往正面的力量去转化,成为生命体验一种真切的财富。我曾在山东聊城大学给刚入学的学生上第一堂课,是说大学生活怎样度过,其中有讲过那么几点:要有思想、感情要真、要能审美。 肖建军书法作品 有思想。一个人要有独立的思想。陈寅恪先生说,我们要有自由之精神,独立之思想。这要从阅读经典、独立思考中来。历史上每一个圣贤是要有自己的思想的,这种思想是从他的生命体悟中来的。当你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你就会自主地去探求真理。比如很多学生从小学、中学、初中、高中,那个时候都是老师把他当小孩,缺少一个独立自主的学习。上了大学以后一下子就放开了,要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有些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但如果你有自己的独立思想,你就知道充分的利用你所在环境的资源。在书院里有书院能给你提供的学术艺术文化资源,在学校里有学校给你提供的学术艺术文化资源,比如说图书馆,各种社团,各种活动。 再一个,感情要真。众所周知,目前这个时代,诚信问题成为大家一直热烈讨论的问题。它之所以成为一个问题,就说明诚信成了一个稀缺的东西,人也很难做到。但是如果你能做到真诚、感情真,“精诚所致,金石为开”。庄子曾讲到:“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不能感动人的内心,你就是说破嘴也没有用。服人之口,不能动人之心,这是不行的。如果你内在有真诚的对生命的体悟,不欺人,不欺己。那这时候,你对朋友也好,对老师也好,对家人也好,这种感情的真会真正打动人的内心。所以说“真在内者,神动于外。强亲者,虽笑不和。强怒者,虽严不威。强哭者,虽悲不哀。故所以贵真也。”做学问的话,人要有真才实学。所以说,如果我只是混个学历的话,今天我坐在这儿说的话,大家肯定不会相信我。 然后呢,要能审美。琴棋书画,是中国人几千年来,培养一个儒雅君子、优雅女人的方式。而且都要把它上升到道的层面。美可以激发对真理的感悟。对美的感受可以让我们感受生命的真谛。一个内心充满美的人,不会去做丑恶的事。所以要能审美,就要通过艺术的训练,通过肢体语言的操作的层面,通过历史上经典的鉴赏去感悟。我们知道,现在中国的书画市场,过去几年是非常疯狂的。很多现在书画家作品的拍卖,比古代的经典大家的作品拍卖价格要高几百倍,这肯定是不正常的,这说明他收藏的动机不对,他就是为了投机,过两年升值赚钱,他不是从一个审美的角度。对审美的体悟是金钱换不来的。·····你的审美能力的提升最终会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你的日常生命会因此而美化、而艺术化。让我们的生命成为一种艺术化的生存。通过我们审美的心性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用这样一个好的环境来转化提升我们的内心。这叫“因心造境,借境转心”。我的很多朋友曾说我,随便待到哪里过一段时间,都会把它收拾得很幽雅清净。我觉得那样之后,我生命的内境和外境就一体了,就有更好的一个转化。所以说,有思想、感情真、能审美。 肖建军书法作品 下面我说这个能审美。要从许多古代大师的经典去读。读经典作品,你一开始是没有感应的,别人说那么好,你怎么没觉得它那么好。这个都骗不了人的,不能勉强说自己觉得它好。当你的审美能力提上来之后,你欣赏博物馆的经典作品时,你会感觉到整个博物馆都不存在了。 我在故宫博物院看到明末清初绘画四大高僧之一的弘仁画的那个《西岩雪松图》,我真的感受到他作品中的那种仙气,还有那种圣心。有仙气,但它不是脱离人间的。我当时感到整个博物馆都不存在了,天地无比广阔。一下子它就跟我通了。我们读论语,读金刚经,读道德经等圣贤经典,你就读一遍两遍三遍千遍,当时可能感觉不怎么样,但是过后你会感应非常强烈。因为慢慢你的内心在变化,慢慢地当你的心性跟它相同的时候,你一下就跟它对上了,你的生命状态就不同了。 包括寺院里面僧人们读经,要一心不乱专注地去念经,而且不是一遍两遍,几百遍的念,它一定有它的道理在。念到一心不乱,念到整个这样境界的出现。而我们知道现在的很多白话呢,都是能量耗散的,尤其是很多网络语言,那里面很多碎片化的信息,你读的时候,你的生命能量是耗散的,你的烦恼会越来越多。一个人他的精力不行的时候,当他圣心衰落的时候,他会感到烦恼。如果他的精力非常好,他能量没耗散,他的神不离身,他就会很清净,很安和。我们多数时候是神不守舍的,因为我们的神被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勾走了。而修行讲的就是“神不离身”,这时候他就精力充沛,内心喜悦、清净,做什么都会很有能量,也能动人。 书法作品欣赏: 作者介绍: 肖建军,山东安丘人,201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美学博士学位,师从陈传席教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文化艺术研究室博士后,合作导师何劲松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研究中心理事兼副秘书长。研究方向为佛教义理与图像,书画理论与实践,并从事艺术批评和诗词书画创作。 其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全国性展览并被刘海粟美术馆、叶浅予艺术馆等知名美术馆收藏。博士论文《图像与信仰——中古中国维摩诘变相研究》由四川巴蜀书社出版。曾在《世界宗教文化》、《考古与文物》、《文艺争鸣》、《艺术百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