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儒风大家 今天是腊月一,已经进入农历腊月了。在古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尤其是到了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称为“腊祭”。因此,人们就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 ![]() 今天进入农历腊月(资料图 图源网络) 十二月称“腊”有三重含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春天快要到了,人们可能以歌舞祭祀等方式驱逐灾病,迎接新春的到来。 进入腊月后,我国各地都相继进入最寒冷的季节。此时正值我国的小寒、大寒节气。俗话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又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之说。 ![]() 来一碗热腾腾的腊八粥(资料图 图源网络) 《腊月八日于剡县石城寺礼拜》 (唐)孟浩然 石壁开金像,香山倚铁围。 下生弥勒见,回向一心归。 竹柏禅庭古,楼台世界稀。 夕岚增气色,馀照发光辉。 讲席邀谈柄,泉堂施浴衣。 愿承功德水,从此濯尘机。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 《庚子腊月五日》 (唐)司空图 复道朝延火,严城夜涨尘。 骅骝思故第,鹦鹉失佳人。 禁漏虚传点,妖星不振辰。 何当回万乘,重睹玉京春。 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喝腊八粥腊,甚至可以说从腊月一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而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还有拖至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过年才算结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可看到。 ![]()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富有魅力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奉酬辛大夫喜湖南腊月连日降雪见示之作》 (唐)刘长卿 长沙耆旧拜旌麾,喜见江潭积雪时。 柳絮三冬先北地,梅花一夜遍南枝。 初开窗阁寒光满,欲掩军城暮色迟。 闾里何人不相庆,万家同唱郢中词。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富有魅力的。为了过好年,中国人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诸多准备。人们要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祗、祖先有个交待;要对一年来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要对亲戚、邻友、同僚给以节日的慰问,以使今后能更好地相处。对一年来的家庭事、个人事都要加以总结,以使在新的一年里,个人能更有进步,家业更加兴旺。 《韦使君宅海榴咏》 (唐)皇甫曾 淮阳卧理有清风,腊月榴花带雪红。 闭阁寂寥常对此,江湖心在数枝中。 腊月歌: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早春对雪,寄前殿中元侍御》 (唐)韦应物 扫雪开幽径,端居望故人。 犹残腊月酒,更值早梅春。 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 闻闲且共赏,莫待绣衣新。 腊月初八是腊八节,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习俗。据说腊八粥传自印度。“腊八”是“佛祖成道纪念日”。“腊八”是佛教的盛大节日。各地佛寺作浴佛会,举行诵经,并效仿释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果实等煮粥供佛,称“腊八粥”。并将腊八粥赠送给门徒及善男信女们,以后便在民间相沿成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