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朱杰人:全方位研究《近思录》不能少了文献学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腾讯儒学 朱杰人 参加讨论

    文/朱杰人
    尊敬的姚书记
    尊敬的顾青总编辑
    各位同道,同志们、朋友们:
    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36届年会暨朱子与朱子学文献研讨会今天隆重开幕了。
    今年的年会在一个特别的日子和一个特别的地方举行,是为了纪念一位文化伟人——朱子,今年是他诞生885周年,而武夷山是他生长、工作、终老之地。
    
    朱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朱子,是我国历史上继孔子以后最伟大、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史学家、文献学家、诗人,是一位“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的百科全书式的文化伟人。康熙皇帝评价他“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由于他的出现,中国儒家的道统得以开新而传承。他所创立的新儒学成为中国人精神生活、文化生命、思维方式、社会规范和价值理性的依归与准则。今天,我们正处于文化复兴的伟大时代,而朱子的思想、学术不仅为我们复兴中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学术资源,而且为我们提供了足以为我们所用的成功经验与方法。此外,他所建立起来的一套话语系统,更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足以与各种异质文化对话的平台和可能。
    必须指出,朱子还是一位伟大的文献学家。作为全国唯一的一个以文献学研究为方向的学术团体,对朱子的文献学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本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今年,是朱子的一部重要著作《近思录》成书840周年,这也许是世界上第一本哲学教科书,但是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看,它何尝不是一部重要的历史文献编纂、整理与研究的范本和典式呢?从文献学的角度研究《近思录》,不仅可以看出它的历史价值,更可看出它的学术价值,事实上一部《近思录》孕育着朱子文献学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可惜,现在对《近思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思想、哲学、文化史的层面上,而文献学的研究几乎缺席。这不能不使我们这些以历史文献学为研究职志的学者感到羞愧。我真诚地希望,通过这次年会,能改变这种状况。
    
    《近思录》(资料图 图源网络)
    由此,我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文献学研究被分成两个阵营:一以研究历史文献为主的历史文献学;二以研究文学文献为主的古典文献学。长期以来,这两种“学”各行其是,无法合璧。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十二届理事会成立以后,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重新定义“历史文献学”的内涵与外延,明确提出:“本团体名称中的‘历史文献’是指过往时代所产生的各种(各种介质、各种形态、各种呈现方式的)文献资料。”
    这一定义将“历史文献”的定义由历史及文学拓展到一切过往时代的文献,并涵盖了各种媒介质,甚至当然也涵盖网络文献。这就大大拓展了历史文献学的视野和研究范围。根据这样的定义以及目前的科研现状,我们可以看到,当下的历史文献学研究还是主要集中在历史与文学两个领域,即使像理学、朱子学这样很大宗的学术领域,我们依然关注不够,更不要说像海外汉学的文献(如张西平教授在34届年会上作主题报告时所提出的西域汉籍的研究)。近年来,我们注重于朱子学、理学、经学的文献研究,成绩不可谓不突出,但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在思想的层面上,《近思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所以,我以为,今后历史文献学的研究:一,应该拓宽研究的领域,在继续把重点放在文史领域的同时,也应关注如哲学、理学、科学乃至电子、网络文献等领域;二,把研究引向深入,把整理与研究结合起来,使我们的学科发展有一个理论的提升。
    
    《近思录专辑》书影(图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各位会员,为了促进、提升本会学术研究的整体水平,促使更多的会员,尤其是年轻会员参与学会各项学术活动的积极性,从本届年会起,我们将设立年会优秀论文评奖活动。活动的具体条例方式已在会议手册上公布,这是一个试行方案,希望听取各方意见后可以修改、定稿。
    最后,我借此机会,向武夷学院的领导,向武夷山市政府表示感谢!是你们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既可以切磋学问,又能陶情于如画的风景之中,对学人来说,这是莫大的享受。
    武夷学院图书馆徐利华馆长、科研处处长张品端教授及其团队为年会的召开,做了大量的工作,辛苦、认真、任劳任怨,我代表全体与会学者向他们表示感谢!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