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武大国学院院长做客岳麓书院讲坛 讲述中庸之道

http://www.newdu.com 2017-12-06 长沙新闻网 newdu 参加讨论

    
    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
    据长沙新闻网11月12日讯 如果你可以反复实践中庸的方法论,积极追求中庸的境界,就会拥有大智慧,就可以坦然、安宁地对待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昨日,岳麓书院讲坛第八场在长沙举行,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带来题为“中庸及其当代价值”的讲座,通过解读“中庸之道”为现场观众解密中国传统智慧。
    坚守原则前提下适时而动
    “在孔子看来,中庸是道德修养的至高境界。”郭齐勇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谁更加贤明?”孔子回答说:“子张有些过了,子夏尚且不足。”子贡又问:“那是不是子张比子夏好一点?”孔子回答:“过犹不及。”孔子认为过分和不足都不好,只有介于两者之间的“中行之士”才值得称赞。
    孔子曾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这句话意思就是,如果实在找不到言行合乎中道的人交朋友,退而求其次则要与狂狷之士做朋友。“狂者一意向前,是豪迈慷慨之人,心地坦然。狷者毫不苟取,不要不义之财,个性独立又有修养。”郭齐勇说,狂狷者都是可交之人,不过综合两者优点的“中行之士”才是交友最佳人选。
    郭齐勇说,孔子常常告诫弟子“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这里“时中”的意思是随时制宜,跟随时代符合当前标准。“在当今社会, ‘时中’的要求是指人的行为要与时代的要求相符合,不要机械地拘泥于教条。”郭齐勇说,坚守原则的前提下适时而动是“中庸之道”的精髓。
    人际关系当追求和而不同
    孔子讲“和而不同”,“和”不是“同”也不是“不同”,而是强调一种和谐及多样统一。“这里的‘和’与中庸之道的‘中’有异曲同工之妙。”郭齐勇说,为人处世要讲究保留差异,容纳相异的人才和意见,保持一种平衡的生态关系。
    “中庸之道讲求的就是关于天、地、人、物、我之间的‘和谐’思想及‘宽容’智慧,这不仅是人类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生态平衡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当代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的重要思想资源。”郭齐勇说,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构建和而不同的协调关系,意义重大。
    人物简介
    郭齐勇,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暨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学院院长,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际中国哲学会副执行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儒学之精神》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