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齐勇 11月15日至18日,第十届当代新儒学国际学术会议在深圳举行。武汉大学国学院院长郭齐勇应邀参会,并作了题为《综论现当代新儒学思潮、人物及其问题意识与学术贡献》的大会发言。 会议期间,郭齐勇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兴社会、搞经济,儒家很有一套 深圳特区报: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官员到民众,都很关心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最近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儒家是不是也很注重公平正义? 郭齐勇:与亚里士多德的两种平等观与罗尔斯的正义论相比较,儒家关于公平正义有很多非常好的论述。在古代农业社会,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旨在通过教育公平达到社会政治参与的公平,使农家子弟通过读书做官,管理社会,甚至上升到朝廷“三公”之位,参与高层政治。儒家也很关心荒政,即备荒救灾,注重济赈,关怀鳏寡孤独残疾者,给最不利者以最大关爱。受教育、从政及社会保障方面的公平,终究是为了发展的机会公平。儒家思想关于社会公平的很多论述转化为传统社会的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今天也可以创造性转化,作为当代参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儒家思想主导下形成的社会自治。过去我们的传统社会是“大社会小政府”,很多事由社会自治,由村社、家族宗族、行会、帮会等民间力量来办,不用政府管那么多事。过去县一级政府权力很小,财力也有限,县以下的事,政府基本不管,依乡约而治,这样社会的行政成本较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 深圳特区报:有人提出,儒家反对斤斤计较的等价交换,而且轻视商业,破坏了市场经济产生与确立的基础。对此您怎么看? 郭齐勇:这是一种误解。儒家既不反对私利也不反对经商,孔门的子贡就是最会经商的,他是中华儒商之祖。儒家只是把道义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在义利冲突时要求以义制利。晋商、徽商、锡商的兴起,以及整个中国商业文化的发展,都与儒家理念密切相关。像徽商、晋商、陕商,赚到钱后去发展公益事业,这就很好。上世纪荣宗敬和荣德生创办的茂新、福新、申新纱厂,以及宋裴卿创办的东亚公司,若不是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会发展得很好。这些公司,企业理念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而好礼”、仁爱等儒家思想。荣德生先生选用企业管理人员,要求是有德性的人。 现在日本一些知名企业的高管爱读儒家经典,来调节自身心性。松下电器公司每年轮训数万名高管,学习《论语》《孟子》《孝经》等儒家经典。这值得国内一些企业借鉴。 深圳特区报:儒家思想对于企业管理和企业发展,到底有什么作用? 郭齐勇:儒家思想值得企业家学习。儒家推崇“道之以德,齐之以礼”,用德和礼来调节企业。完全靠物质刺激是不行的。借助德来管理比仅仅强调规范管理更好。规范管理很重要,员工都要讲规矩,但规范管理讲到底,要有企业文化支撑,要有企业精神、企业文明、企业哲学、企业理念,这就要在“德”字上下功夫。重要的是企业人的素养,人的精神。 深圳特区报:现在有的地方经济上去了,但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儒家有哪些值得注意的观点? 郭齐勇:重视生态文明,不止儒家,这是整个中国文化的传统。儒家推崇可大可久,大就是要有宽广的意识,及于天下、万物,久就是时间上可持续发展。孔子讲:“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就是说不过度捕鱼、狩猎。孟子讲:“数罟不入洿池”,教人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到池塘捕鱼;“斧斤以时入山林”,劝人不要乱砍滥伐。《中庸》提出“尽物之性”,要使各种生物都发挥自身价值,使人与天、地鼎足而三,实现天地人和谐共生的“三才之道”,这实际上是反对盲目的人类中心主义。古代有《月令》,有礼法来保护生态。儒家甚至认为,任意杀生、乱砍滥伐有违礼制,辱没祖先,是“不孝”之举。古代社会强调人与天地万物一体,尊重草木鸟兽瓦石山水,关于生态文明的论述十分丰富。 如今,有些人无知而狂妄,破坏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水、土地等资源,这既不符合先人的训告,也不利于子孙后代的发展。那些未出生的人也有生态方面的权利,我们应当保护好他们的栖息之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