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漫谈 >

首届尼山论坛:构筑文明对话平台 期盼世界和谐(3)

http://www.newdu.com 2017-12-08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儒耶文明之当代性
    儒耶文明作为当今世界上两大重要的精神资源和文化传统,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现代性的问题。一种文明或者是信仰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这个文明或信仰本身内在的东西,而且取决于这个新的东西能不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有贡献,并引领这个社会的发展。与会专家围绕儒家与基督教的基本价值及其现代精神这一主题展开了广泛的对话与交流,主要包括对社会责任、社会信用,社会正义和社会和谐等问题的探讨。
    社会责任与社会信用。
    波士顿大学南乐山(Robert Neville)教授探讨了儒家与基督教的社会制度、责任和信用问题,强调二者都赋予真诚和心灵的圣洁以重要的价值;都会把真诚和领导者的品格,以及与权力和责任的践行结合起来。美国贝勒大学谢大卫(David Lyle Jeffrey)教授,用基督教的基本观点:“善”和“善的生活”来解释孔子,指出了儒教和基督教对善的理解的差异性,如果要想实现和谐,必须既要实现孔子鼓励大家成为的那种君子,同时也要理解基督教没有排他性的爱。
    中国政法大学单纯教授把儒归结为一种文化信仰,认为此种文化信仰塑造了中国的社会伦理,其中就包括社会责任意识,而沟通文化信仰与社会责任意识的桥梁则是孔子的“仁学”。布朗大学的推斯(Sumner Twiss)教授认为《世界人权宣言》里面蕴含着儒家以及基督教的哲学思想,它创造了两大文明之间的一个理解的桥梁。中国人民大学的耿幼壮教授指出,近年来,在西方哲学中似乎出现了一种重新回到伦理基础之上的倾向,需要关注我与他者的关系,它们提供了一种参照和启发,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他者”的眼光,重新审视和理解我们的思想传统,并使其展示出新的责任和意义。
    社会正义与社会和谐。
    中国社会科学院蒙培元研究员论述了儒家正义伦理与西方的社会规范伦理的不同,认为儒家正义伦理是建基于内在德性的,“仁义礼智”的“义”便是儒家的正义观。蒙教授经由对“义利之辨”、“公私之辨”的再分析,强调儒家正义观所内含的普遍生命关怀及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视皆为西方正义论所欠缺,值得国人珍视;但同时也应注意吸收西方在民主法制方面的合理因素。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则通过对中西正义观念的对比,以及对儒家“仁义礼智”等核心观念的重新解读,阐释了以制度建设为指向,以仁爱为本源,以正义为原则,以知智为支撑,以和谐为指向,奠基于其生活儒学理论的“中国正义论”思想。在韩国首尔大学金光亿教授看来,在不同的道德概念当中,“义”是人类生活中最根本的要求,代表了所有的价值观和伦理观,它定义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须和其它道义联系起来才能正确地理解它。美国维斯利安大学安靖如(Stephen Angle)教授也阐明了批评性儒学与社会正义的关系,认为它需要具有对批判的限制,对和谐的关注,对压迫的反对这三个品质。台湾政治大学的彭立忠教授强调建构以“有所为,有所不为”为具体内容的专业伦理来调处情理与法理的冲突。
    与会学者们共同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在我们强调通过对话让别人了解我们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我们如何虚心地去了解别人,这是构建对话以及和谐社会的原则和起点。因而学者们就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如何有助于人类社会的和谐与宽容的进程进行了探讨。德国波恩大学的顾彬(Wolfgang Kubin)教授比较了希腊和谐观念与孔子“和而不同”思想,从词源和语义的分析中指出“和谐”并不意味着所有事物完全处于平等相同的状态,应该防止过于理想化地将“和而不同”理解为一个“和谐的”绅士能够接受任何不同观点与世界观的误会。中国道教协会的张继禹先生认为和谐秩序的建立,需要提倡学道之无私,体道之包容的精神。北京大学张志刚教授认为在人类社会和世界文化的发展前景中,饱满“和谐精神”的美言美意可以为促进宗教对话、化解文明冲突、共建和谐世界提供“富有古老智慧的中国经验”。
    首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坚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的理念,开展了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使学者们进行了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的广泛交流和思想交锋,对开阔彼此的学术视野、学术方法、学术思想产生了良好的效果。东西方文化特别是儒耶两种文明的高层次交流与对话实践,将综合出人类更新更高的文化成果,产生带动人类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并推动儒学进一步实现世界性的文化认同。 (李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