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常识 > 其它 >

“红迷”寻梦白家疃:曹雪芹的终了之地(图)(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8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32年时光匆匆而过,我对红学的关注已渐渐淡然。但偶然一次上网看到,从樱桃沟出发,当地政府斥资750万打造了一条曹雪芹小道,翻过“三炷香”山梁,在小道北尽头白家疃的半山腰下还建有废艺斋、水灵榭等《红楼梦》景观。这又勾起我那个去寻曹雪芹足迹的梦,便逮了元旦前京城一个难得的暖洋洋的大晴天,二上白家疃。
    但这一次,我记忆中的白家疃却不见了踪影,东西三里长、纵深臃肿的村庄被花园洋房、四条车道的马路簇拥着,村中心大街上店铺挨肩擦背,一派城镇光景。昔日石板桥已被一间房子压住,小戏楼和贤王祠也全部圈入村中小学,并已重新翻建粉刷。正当我打听曹雪芹小道时,一位提着菜篮子、很文化的老人走过来说:“我也往那边走,你跟我走吧!”
    这真是北京人典型的指路方式呀,我兴高采烈地跟他走了!老人健谈而又幽默风趣,路上,他说他家是十几年前随大钟寺附近拆迁的村民来到这里落户的,退休前在城里工作,搬来后把房子盖在了村南。“平时常见有红学爱好者们前来,游览村子后都很激动,说‘历史是凝固的时间,地名是时间的化石’,就是说它是个载体,慢慢我也就喜欢上我们村这块大‘化石’了!而且,自打我们搬来后这十几年, 眼见村里发展观光农业建了日光温室、千米葡萄长廊和好几个采摘基地,逐渐地各类人口加起来,够有上万人了。我们还有个珐琅厂,待会儿有时间你也去看看吧,品种不少,远近都闻名呐!我常想,那里的珐琅工艺,会不会就是从曹雪芹那会儿一代代流传下来的呢?”
    约莫行了一里多远,老人停下脚步说:“我就到家了。” 他指指左前方三个窝头样的山峰说,看见“三柱香”了吧,那里才是樱桃沟和白家疃的分水岭,翻过那座山梁,再走不远就是樱桃沟,你打这儿向右拐走几百米就见到小道终点了。
    告别热心的老人后,果然右行五六百米我找到了曹雪芹小道的终点标志,在宽阔的广场上,曹雪芹手持书卷的汉白玉雕像正伴着他描写的大观园景象石雕安然端坐那里。石雕前面有薄薄的积雪,四周植物带上一片片不肯卸妆的残红与一片片沉重的绿意热热闹闹地交织在一起。抚摸着雕像,我长舒了口气,心想总算有机会来把三十多年前画乱的雪芹大师足迹图重新勾勒了!
    跨一步即是进山小道,我踟躇不前,感觉实在很累了。这时,只见一辆小小的红车从身边开过,开车的中年女司机停下车说:“您是想去看水灵榭、废艺斋吧?上车吧!”我对这位“天使”女司机千恩万谢,她笑说:“您这么大年纪了,我开车,十分钟您就看完了;您要自己走着,就得半天。”实情真是这样,这几处《红楼梦》景点建得一处比一处高,且相距也较远。景点的创意都不错,房屋也别致。遗憾的是,这些景点建成已五六年了,不知什么原因却没有利用起来,也无人管理,各处挂着生锈的大锁,四周已是一片衰败与苍凉,到此见此,令人实在心疼。
    终于可以心满意足地出村回家了,我却误打误撞地从一条高出地面两三米的窄窄的、显得十分古老的胡同里穿过,在胡同拐弯处冷不丁地撞上一棵双手刚能抱拢的大树,树干挺拔刚劲,直刺蓝天,树冠庞大而舒展。大树下,是三排九间古朴的房舍,院子门楣上立有半个巴掌大的十字架。我从未在任何资料里看到过有关这个小小建筑群的介绍文字,里面一个年轻人介绍说这是个袖珍教堂,也是村里的古房舍仅存,它的初建可追溯到清康熙时代。当时一名法国传教士来到这里落脚,在门口栽种了这棵洋槐。
    那么,曹雪芹也是见过这棵大树的吧!忽然间我有个念头一闪,曹雪芹搬来白家疃,晚年又为那些有废疾且无告的人们艰辛地劳作,会不会与这个教堂的影响有些微关系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