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马本斋纪念馆】 熟悉中国抗日战争史的人,都知道有位“回民支队”司令员马本斋。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在山东莘县不幸病逝,时年42岁。 马国超是马本斋的儿子。今年已76岁的马国超老人还记得,父亲临终时把他叫到身边,艰难写下“中国”两个字。马本斋对儿子说:“我们的国家就叫中国,你长大以后要像孝敬父母一样来孝敬我们的祖国。”当时马国超只有4岁。 马国超说,长大后从别人口中得知,父亲身材魁梧,一米八的大个子,性情严肃。 马本斋,1901年出生于河北省献县的一个回族农民家庭,长大后随父亲到东北,之后投身奉军(东北军),1924年入东北讲武堂学习,讲武堂毕业后,从士兵一路升任奉军独立二十一师第四团团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马本斋因不满蒋介石政府对日不抵抗政策,弃官卸甲,回到了故乡。 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马本斋挺身而出,组织了回民抗日武装——回民义勇队,开始同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1938年4月,马本斋率队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8月,回民支队奉命到达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改编后的回民支队有2000多人,成为一支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 从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率部队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毛泽东称这支部队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41年,马本斋率回民支队转战于子牙河两岸,作战27次,歼敌500余人,俘日军少尉、准尉3人,伪军100余人,缴获步、机枪300余支。盘踞河间的山本联队对这支队伍胆战心惊,百人以下的小股敌人不敢出据点一步。日军联队长山本大佐曾派出特务到处放风,说“马本斋只要拉着队伍过来,最低给个师旅长”,“整个沧州十县都归他管”,妄图以高官厚禄动摇马本斋的抗日决心。马本斋让俘虏告诉山本:“八路军的政策是不杀俘虏,只要山本放下武器,也保证留他一条狗命!” 山本听说马本斋素有孝子之名,竟抓捕马母,欲逼降马本斋,并以马母为饵,诱使马本斋率部来救,乘机消灭回民支队。但马母性情刚烈,在被捕第三天开始绝食。绝食7日后,马母壮烈殉国,时年68岁。马本斋悲痛写下豪言:“伟大母亲,虽死犹生;儿承母志,继续斗争!”1941年10月15日延安《解放日报》第三版,以《气壮山河 回民队长之母英勇殉国》为题,详细报道了马母牺牲的消息。 1942年,冀中抗日环境急剧恶化。日军“清乡”、“扫荡”给回民支队造成很大的困难。马本斋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率领队伍打伏击,袭据点,英勇奋战。 同年9月,回民支队奉命开赴鲁西北,马本斋被任命为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从此,回民支队作为第三军分区的主力部队,担负起了保卫、巩固和发展鲁西北抗日根据地的艰巨任务。 1944年2月,回民支队接到命令,开赴陕甘宁边区,但马本斋却没能实现夙愿。因积劳成疾,马本斋脖后疔疮,疮毒扩散,转化为急性肺炎。 1944年2月7日,马本斋在濮阳县八公桥镇的小囤村辞世,遗体被部队送往山东莘县张鲁集镇。马国超在《民族英雄》一书中写道:“这天早晨,战士们从各个驻地陆陆续续地来到村南头一个院落前,脸上浮现出悲痛的神情。大家都不说话,只是用眼神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情……” 马本斋逝世后,延安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毛泽东写下“马本斋同志不死”,周恩来题词“民族英雄,吾党战士”,朱德送挽联“壮志难移,汉回各族模范;大节不死,母子两代英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