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仁斋(1627-1705)是日本德川时期古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最初尊奉朱子学说,中年意识到朱子学脱离人伦日用的缺点并加以排抵,决心回到《论语》和《孟子》本义中去寻求圣人之道。他花费了近50年时间,凡5次改易,临终前方完成《论语古义》的编撰,自信"发千载不传之学于《语》《孟》二书。" 伊藤仁斋透过注解《论语》而重新解释孔子思想,所采取的主要有两种方法:1、以训诂学方法重读《论语》并颠覆宋儒的解释系统;2、求诸经通贯之义,并与《论语》融于一炉而建构孔学新诠释系统。 伊藤仁斋注解《论语》,在原典每句之下写注解,全章之末写总注,最后再以「论曰」发挥他独创见解。第一部份是字句的文义训诂,第二及第三部份则是仁斋自抒胸臆,别创新见之部份。伊藤仁斋最常运用的解经方法就是训诂学的方法。 伊藤仁斋在十七世纪的德川时代日本重读《论语》,他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朱子所建构而在东亚思想界极具支配地位的解释典范。他颠覆朱子解释典范的方法,就是透过训诂学方法重新厘定《论语》中的字词在最初被使用的语境中的原始涵义 伊藤仁斋解释《论语》的第二个方法是:将《论语》与群经之义理融于一炉而冶之。求诸经通贯之义。 仁斋强调《论语》、《孟子》、《书经》、《易经》等经典所载圣人之道「其言虽如多端,一以贯之」,因此,他解《论语》义理时,随处与《孟子》、《春秋》、《中庸》等经典相贯通。 首先,伊藤仁斋将孔孟融为一体,强调「孟子之学,孔门之大宗嫡派也」,他指出《孟子》书中言论是对《论语》的正解,在不离事而言理,从具体性看抽象性的立场上,伊藤仁斋会通《论语》与《诗》《书》。仁斋注《论语·述而·十八》「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一句云:「《诗》以道情性,《书》以道政事,皆切于人伦日用之实,故常言之。」 仁斋强调《论语》、《诗》、《书》都是从人伦日用出发,所以义理可以互通。他批判宋儒求之过高过深。仁斋也本于上述立场,会通《论语》与《中庸》及《易经》,但对于这几部经典的「极高明」之内涵有所保留。 仁斋认为,《论语》之所以是「最上至极宇宙第一书」,正是因为它所传递的是人人日常生活中人伦日用的道理。这种人伦日用的常道有其普遍性。诚如杨儒宾所说,「仁斋认为《论语》说的内容既不玄奥,也不高妙。它表达的是一种普遍性的、但又平实可行的人之学问,这就是所谓的『人外无道,道外无人』。儒家的『道』之严格定义,实即人之道。(本文节选自《伊藤仁斋对<论语>的解释:东亚儒家诠释学的一种类型》,作者黄俊杰》) 本文来源:百度贴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