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贵惇(1726-1784),字允厚,号桂堂,幼名黎名芳。是越南历史上著名的学者、文人、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其学识渊博、涉猎甚广,包括诗文、史学、地理、哲学、医学、天文、农学等多个领域。生平著述丰富,其大部分著作均收入《黎贵惇全集》中,其在越南哲学史和思想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被称许为越南集大成学者。 黎贵惇生于后黎朝裕宗保泰七年(1726年),卒于1784年。山南下镇延河县(今太平省兴河县)人。出身士大夫家族,父亲黎仲庶(黎富庶)为进士,任职刑部尚书,受封侯爵。黎贵惇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八岁能作赋策,十一岁读完宋元史,日赋十篇,有“神童”之名。至十四岁已习读四书五经、史籍传记,旁及诸子百家,以至“无书不读、人以宿儒称之。”。十八岁乡试中解元,二十七岁登进士第,取为榜眼。“自乡举至廷试、皆第一。” 与中国类似的,越南传统的士大夫将“三不朽”的“立德”、“立功”、“立言”作为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立言”这方面,黎贵惇则可以被视为越南传统士大夫的典型代表。越南封建时期,没有任何人想黎贵惇那样著述丰富,著书立说犹如他的人生目的。黎贵惇在他30岁之前,已经撰写了《群书考辨》、《圣谟贤范》等书籍,晚年著成《抚边杂录》。其著作一共约有50部,现代越南学者考证确定的著作有14部。著作的内容涉及哲学、史学、天文、地理等诸多方面。 在可确定的黎贵惇的14部著作中,有7部与哲学有关。另外的一些哲学著作如:《金刚经注解》、《道德经演说》、《存心录》、《太乙卦运》等极有可能也是他的著作。由于黎贵惇在著作大多以抄本流传,关于其著作的成书年代、卷次内容、抄录传藏等方面不少需要考定的地方。黎贵惇的一些著作中的不少内容为编辑校订、抄录转述、述而不作。述而不作也是黎贵惇学术研究的一个特点。他的哲学和史学著作多为先贤语录、经典所载内容和其他资料的分类抄录编辑,正如其自云:“据纸上文字,采诸传记说话事迹,标指眼目,略加概括,即可成帙”。 哲学类著作有:《芸台类语》九卷,《群书考辨》二卷,《圣谟贤范》十二卷(又作《圣谟贤范录》),《见闻小录》十二卷,《阴骘文注》二卷,《书经演义》三卷,《四书约解》(由汉喃文著成) 《易肤丛说》二卷,黎贵惇编撰的易学著作。卷一为对《易经》义理的评论以及问答体的解释,卷二为各家先儒对《易经》的注。此书今存有四种抄本。潘辉注《历朝宪章类志·文籍志》经史类著录有黎贵惇《易经肤说》六卷,今未见,或《易肤丛说》从其略抄而来。 《易经肤说》序言:“愚鄙下学敬读圣言,抽绎程朱传义,旁稽先儒训释,间有触发,赘为之说,凡五卷。惟以省心身,期于寡过。至于举而措之事业,则何敢言于戏。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识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士君子之学《易》也,毋宁止观象玩辞,观变玩占,要归于谨德行,以默会圣人之意,于书言之外,可也。”(本文节选自《对越南三部哲学古籍的考察》,作者:陈文甲[越]) 本文来源:东南亚纵横,1996年第2期;百度百科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