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伯阳与尹喜、老子关系略述

http://www.newdu.com 2017-12-09 家国网 佚名 参加讨论

    作者:郭彦龙
    尹喜,字文公,号文始先生,陇西上邽人,周代楚康王(前559至前545年)之大夫。历史上关于尹喜的记载多出自汉代以后,然在汉之前,并无尹喜这个人名的叫法。有些历史资料就记载说,尹喜并非人名,而是指一个“人”的心情状态,这个“人”就是当年的函谷关尹,“尹”是职务名称,“喜”就是欢喜、高兴。即便尹喜不是人名,也丝毫不影响后人的追思和赞誉,因为没有他就没有道家学派的经典《道德经》,也就改变了中国的哲学史。
    当年的背景是这样的,老子西出函谷关时,被函谷关的守将(即关尹)拦住,通过各种缘由,终使老子著书,留下了哲学大著《道德经》,在《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有这样的记载:“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中学时代,我的一位李姓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曾说过老子的故事,在介绍老子的生平时,他特意强调了“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因为天水有伯阳乡。李老师当时特意强调伯阳这个词的时候,我记在心里了。后来通过书籍、网络等资源,我了解到了很多有关老子的资料,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可能在今伯阳乡有过停留,因为尹喜的老家就在这里。
    尹喜是陇西上邽人,上邽就是今天的天水,具体点就是麦积区一带,而伯阳就在麦积区东边不远处。上邽之地名至少在西汉就已有,很有可能在先秦时就已是官方名称,秦武功置邽县几年后,或改名为上邽县。这说明至少在西汉时,就有关于尹喜是今天水人的记载。
    尹喜之名可能不是其本人的真实姓名,但却是世人关于其最真实的认知。成书于唐朝的《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一的道部三真人下章节,对尹喜有这样的记载:“真人尹喜,周大夫也。为关令,少好学,善天文秘纬,鬼神尾馛匿其情状,瑰杰不检,荣戚不形於色。志怀逍遥,天性玄湛。忽登楼四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喜曰:“夫阳数度尽,九星度值,合岁月并,正应有异人过此。乃斋戒扫道以俟之。及老子度关,喜先诫关吏曰:若有翁乘青牛薄板车者,勿听过,止以白之。果至。吏白,愿少止。喜带印绶,设师事之礼,老子重辞之。喜曰:愿为我着书,说大道之意,得奉而行焉。於是着《道德经》上下二篇。喜於是俱去玄洲上卿。”
    这段记载详细描述了尹喜与老子相遇的前后经过和部分结果,对尹喜的描述也是符合中国古代对圣人贤杰的一贯写法,可见其也算得上是一代神人了。尹喜与老子的故事,世人传说的很多,但有关尹喜为何要将老子引至伯阳却很少有人关注。
    前文有说,伯阳乡属于古上邽县地,至少汉代的文人史官都认为尹喜是天水人,而且他和老子沿渭水西行至今伯阳后,有过停留,或许停留时间还很长。这足以说明今伯阳乡在尹喜心中位置很重要,才留下老子在此讲经授学,今天的伯阳乡境还有柏林观、讲经台等古建遗址,据传伯阳的柏林观是元代古建遗存。此外,伯阳以东的三岔乡太碌村也有柏林观,在秦州区的老君台、玉泉观等地都有老子和尹喜的历史遗迹。
    尹喜之所以将老子留在伯阳讲经授学,是因为伯阳是尹喜的老家,也就是说尹喜是当年上邽县所属的伯阳人,伯阳是尹喜故里。现在看来,这一说法可信度很高,有理有据。
    此外,据天水安志宏先生考证,当年尹喜与老子到达伯阳时,这里水患严重,老子和尹喜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民众修水渠、治水患,伯阳渠就此而来。这样一来,也就不难看出老子与伯阳的关系了。
    尹喜受老子点化,弃去官职,随老子一路西行,跋山涉水,历经千辛万苦,耳闻着千万年的渭水琴声,来到了伯阳;期间,二人相依为命,肝胆相照,师徒情分颇为深厚,老子到了自己嫡传弟子的老家,就像到了自家一样,心情极不一般;又受弟子之请,在此为父老乡亲讲经授学,开化民智,传播道学,终有此地用伯阳为地名纪念老子,情理再合适不过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