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唐以后又称《南华真经》、《南华经》,现存三十三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时庄周及其后学所著。《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为五十二篇,唐陆德明之《经典释文序录》中云:“《汉书·艺文志》庄子五十二篇,即司马彪、孟氏所注是也。言多诡诞,或似《山海经》,或类占梦书,故注者以意去取。其《内篇》众家并同,自余或有《外》而无《杂》。惟子玄所注,特会庄生之旨,故为世所贵”。现存本即郭象注的三十三篇本,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有关《庄子》的研究,自魏晋以后极多,据统计多达三百家以上。有的重文字考证,有的中义理解释,更多是借《庄子》以发挥自己的思想观点,如以玄学解《庄子》、以佛学解《庄子》等。主要有:晋郭象《庄子注》、唐陆德明《庄子音义》、宋林希逸《南华真经口义》、明焦竑《庄子翼》、清王先谦《庄子集解》、清郭庆藩《庄子集释》,近人王叔岷《庄子校释》、刘文典《庄子补正》、马叙伦《庄子议证》等。其中郭庆藩《庄子集释》是学界公认较好的注释,它汇集了郭象、成玄英、陆德明及清代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有《诸子集成》本刊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