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组织 > 历代书院 >

白鹿洞书院

http://www.newdu.com 2017-12-09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白鹿洞书院,是宋朝时期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南麓的后屏山之阳。书院傍山而建,一一簇楼阁庭园尽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中。白鹿洞最初是唐代贞元时(785~805),李渤、李涉兄弟隐居读书的地方。据传李渤在此隐居时,曾养一白鹿自娱,因此人们称李渤为“白鹿先生”,又因此地四山回合,由山麓小路进去也有数里之遥,真有点入洞之感,所以称为白鹿洞。南唐升元年间(937),白鹿洞正式辟为书馆,称白鹿洞学馆,亦称“庐山国学”,由李善道为洞主,掌教授,置田聚徒,成为讲学和藏书之所。“四方之士受业而归,出为用世,名绩彰显者甚众。”(《白鹿洞志》)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赐九经。宋仁宗皇祜五年(1053),孙琛在故址建学馆十间,称“白鹿洞之书堂”,与当时的岳麓、应天府、嵩阳并为“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虽为宋初所建,但不久即废。直到著名理学家朱熹重修:书院之后,白鹿洞书院才扬名国内。南宋淳熙六年(1179),朱熹知南康军。朱熹到任时,白鹿洞书院已经毁于兵燹,栋宇消落,林园荒芜,触目皆是尘封书海,网结门廊。经过朱熹的一再请求,宋孝宗终于同意重建白鹿洞书院。修葺后的白鹿洞书院,以圣礼殿为中心,组成一个错落有致、相得益彰的庞大建筑群。书院共有殿宇书堂三百六十余间,其中包括御书阁、明伦堂、宗儒祠、先贤祠、忠节祠等。圣礼殿是用于学生拜谒孔子的殿堂,门上方两块匾额写有“学达性天”、“万世师表”的字样。在文会堂有朱熹亲书“鹿豕与游,物我相忘之地;峰泉交映,知仁独得之天”的对联。朱熹不仅重修了自鹿洞书院,而且还建立了严格的书院规章制度。朱熹亲自拟定的《白鹿洞书院教规》规定: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四)
    《白鹿洞书院教条》不但体现了朱熹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一套儒家经典为基础的教育思想,而且成为南宋以后中国封建社会七百年书院办学的样式,也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规章制度之一。朱熹在白鹿洞书院还广邀国内著名学者前来讲学,学术空气相当活跃。宋淳熙二年(1175),朱熹与陆九渊二人由于学术观点不同,曾在地处江西铅山县境内的鹅湖发生过激烈的论辩。但是朱熹并不因此而持有门户之见,邀请陆九渊前来自鹿洞书院讲学。陆九渊讲的是《论语》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章,深受白鹿洞书院师生们的欢迎,有些学生甚至被陆九渊精湛、透辟的说讲感动得落泪。为此,朱熹特意把陆九渊所讲内容刻石立于院门。这不仅首开书院“讲会”制度的先河,为不同学派同在一个书院讲学树立了范例,在中国儒学史上也一直被传为佳话。自朱熹之后,白鹿洞书院“一时文风士习之盛济济焉,彬彬焉”,它与岳麓书院一样,成为宋代传习理学的重要基地。
    元代末年,白鹿洞书院被毁于战火,一直到明代的正统元年(1436)才修复,以后又有所扩修。
    (舒星摘自庞朴《中国儒学》卷二,东方出版社1997年版)
    链接1:庐山东南白鹿洞(卞民德)
    庐山东南,五老峰下,密林掩映千年书院白鹿洞。
    若不是九星公路上一块醒目的标牌,许多人怕是不会注意到通往书院的那条岔路。车行1公里左右,便可见白墙灰瓦的院门,上书“白鹿洞书院”五个大字。四周参天古木庇护,山溪擦肩而过,这片6000平方米的建筑群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方知“海内书院第一”、“天下书院之首”的赞誉的确不虚。
    追根溯源,白鹿洞初为唐代洛阳人李渤与其兄隐居读书处。李渤养一白鹿,出入相随,人称白鹿先生,加之周围四山环合,俯视似洞,遂得名白鹿洞。唐长庆年间,李渤任江州刺史,在白鹿洞创建台榭,遍植花木,引得四乡文人往返不绝。北宋初年,江州乡贤在这里办起书院,“白鹿洞书院”自此得名。
    千百年来,白鹿洞书院历经风雨沧桑,但兴教讲学的香火却得以延续。尤其是南宋淳熙六年,一代鸿儒朱熹出任南康知军,自任白鹿洞主,筹置学田,编制课程,使白鹿洞书院达到鼎盛。现如今,白鹿洞书院依然保留大量朱子遗存,建有朱子祠。白鹿洞书院曾有洞主上百位,虽朱熹仅待了两年多时间,其地位却是其他洞主难以撼动。在这里,朱熹建立了严格的人伦秩序,即所谓的“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贯彻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义理,成为南宋以后700年书院办学的样板。书院仅有一间可容纳数十人的教室。究其原因,则是古代教学以分组讨论、个别传授、升堂讲学三种方式互补,不似集中上大课的现代教育。
    通观书院建筑,主要由五组通连的古代院落组成,即先贤书院、礼圣殿、白鹿洞书院、紫阳书院、延宾馆。主体建筑为棂星门、泮池、状元桥、礼圣门、礼圣殿。始建于明成化二年的棂星门,是书院内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它初为木构建筑,后改为石柱牌坊,门为花岗岩石,六柱五间,二层石梁连接,中梁刻有缠枝牡丹,石抱鼓护柱,饰海波纹,刀法粗犷简练。古代传说“棂星”即“文星”,取人才辈出之意。穿过礼圣门,便见礼圣殿。里有孔子行教立像,后壁左右分立朱熹所书“忠、孝、廉、节”四字碑刻,殿中左右有线雕四圣:复圣颜子、述圣子思、宗圣曾子、亚圣孟子。左右两侧壁有十二贤线雕石质小像。礼圣殿主体建筑为宫殿式砖木结构,殿内20根大木柱支撑,浮雕缠枝纹饰,为明代遗物。殿中四柱三间,殿壁大木柱12根,以砖砌壁,周环以廊,重檐九脊,斗拱交错,气势庄严。由御书阁、明伦堂、白鹿洞和思贤台构成的一组建筑,即为“白鹿洞书院”。其中,御书阁始建于南宋,现存者为康熙年间重建,用于珍藏当时御赐的《十三经注疏》、《古文渊鉴》等书籍。
    光绪二十九年,白鹿洞书院停办,后被改为江西高等林业学堂,这也是白鹿洞书院最后一次办学。新中国成立后,白鹿洞书院得到保护维修,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
    历史越千年。作为儒学的重要承载者,白鹿洞书院与岳麓书院、嵩阳书院、应天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无市井之喧哗,有泉石之胜境,一篇小文,自然难以尽言白鹿洞千年事,唯有些许感慨:庐山游,不仅要阅风景秀丽,更须品读白鹿洞文章,如此方才不虚此行。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邹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