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早在汉唐时代就已传入朝鲜半岛,历经高丽、李朝时代近1000年,一直被尊为国学,影响极深。韩国儒学的现状如何?今年初,笔者访韩期间对此作了考察。 成均馆大学:儒学的象征 成均馆大学可以说是当今韩国儒学的象征。该大学位于汉城的北汉山下,其前身是高丽时代的“国子监”,创建于公元991年。李朝太宗七年(1398)更名为成均馆,成了中央尊贤养士的机构。每三年,各地考上小试者来京住此读书,准备参加春闱大试。成均馆前有大成殿,供奉孔子以及中国和朝鲜的名儒;后有明伦堂,其匾额为中国明使节朱之蕃所书。成均馆的官员以及全国的儒学名流每年春秋仲月的上丁日都举行祭孔大典。1946年该馆改建为大学,仍以儒学为宗,以仁义礼智为校训。各系一年级学生都学习《儒学原论》,学校还设立儒学学院及儒学研究生院,培养儒学研究的专门人才。凡学业优秀者,可以破格进入大成殿东侧的“养贤斋”免费居祝并发给奖学金。学校还设立“大东文化研究院”,作为东洋儒学研究及对玄学术交流的机构,定期召开各种层次的学术研讨会,出版论文集,整理韩国历代大儒的著述,一切有条不紊,年年推进,成绩斐然。 郡县的乡校 中央有成均馆,各郡县则有乡校,目前共有300余所。笔者考察了庆尚南道三嘉县(今陕川郡三嘉县)的乡校。该地农户仅20余家,学龄儿童不足100人。 乡校建筑之格局为前堂(明伦堂)后殿(大成殿),侧旁有司马斋、莲花斋等,文化部曾数次拨款修茸。 各地乡校校长均由一乡儒林推戴,教师则由乡内德高望重的长者担任。乡校在古代是尊贤养士之处,今日也非长年开学之所,并不取代新式小学。其职能有二:一是每年春秋仲月上丁日,一乡儒林祭把先贤之处;二是于寒暑假招募乡内中小学生于此讲习,进行忠孝仁爱的道德教育和言语、举止等行为规范教育。政府将乡校教育作为中小学教育的补充,以儒家伦理作为修身的基础,对于造就良好的道德风貌,颇有深意。 泰东古典研究所:讲授“四书”的典范 任昌先生年届耄耋,以精于经学和金石之学而饮誉学界,30多年前就在汉城讲汉文,名其所为“泰东古典研究所”,10年前,任先生迁居山村,建“芝谷书堂”,每年从各地选拔10名有志于儒学研究的学子,3年毕业。应考者不限年龄、资历,均以严格的考试决定取舍,因而学生水平相当整齐。任先生教学的基本内容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四书”,兼之以史、子、集诸古典文献。有一教室墙上挂有一匾,上书赵之谦语:“不读五千卷书者无得人此室”,学风之醇正,于此可见一斑。韩国私人讲学之风颇盛,泰东古典研究所堪称典范。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