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定名的启示 连接中国与西方的“丝绸之路”在中国家喻户晓,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丝绸之路”越来越集聚收拢来自环球的目光。公元前一世纪,张骞受命汉武帝出使西域,以中华王道的治世风格和地大物博的丰盛物资开辟了这条东西往来的通路。而赋予它为世所公认的固定称呼的是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vonRichthofen)在他所写的《中国》一书中,首次把汉代中国和中亚南部、西部以及印度之间的丝绸贸易为主的交通路线,称作“丝绸之路“(德文作Seidenstrassen,英文作theSilkRoad)。其后,德国历史学家赫尔曼(A.Herrmann)在1910年出版的《中国和叙利亚之间的古代丝绸之路》一书中,根据新发现的文物考古资料,进一步把丝绸之路延伸到地中海西岸和小亚细亚,明确了丝绸之路的基本走向,即它是中国古代经由中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交往的通道,因为当时经由这条通络西传的主要物品是中国的丝织品,它流传广远,涵盖了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种种贡献,故被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除了陆上丝绸之路外,人们还把从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出发的贸易往来的各条水上航线,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辗转千年之后的定名启示我们:内外的交流总是双向的,内外互惠的成果越是持续长久,该项目的双向意义和价值越被验证和公认。同时还明确提示我们,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系,是因为在物质交流之中始终贯穿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进而递加了引人心神向往的魅力。这种历经千载验证的恒久智慧和方略更令今人引以为鉴。 丝绸之路与日本 自古以来日本就对古丝绸之路精诚神往。尤其到了唐代,日本全方位的汲取中国模式,丝路的文与物就成了日本临摹的样本之一。而学有所成的主要背景首先是日本的地理条件有利。与其它国家相比,日本自古具有高度的航海能力,为其出入海洋,借鉴近邻而发展自身提供了先决条件。另一个是作为东西文化的枢纽--长安的繁荣,资供了编织日本梦的素材,形成了巨大无比的精神动力。为了向中国学习而派遣使者的遣隋使、遣唐使留学战略就是当时当地的时代精神的折射。 遣隋使、遣唐使始于607年,894年终止,先后实施了20次之多,其中至少1000多位派遣留学生在海上遇难丧生。尽管航海如此恶劣,日本青年依然争先恐后出行在中日之间长达1000公里的海路上。归国后,他们将用生命换取的大唐智慧与文物赠献给朝廷和天皇。756年,圣武天皇崩御,光明皇后将先帝精心保管的来自丝路和大唐的珍品600余件交与东大寺正仓院宝库收藏。从此之后,历代天皇都继承了这一遗风,收宝和藏宝,并独家掌管宝库的钥匙,在规定的日子里只身入库查点,就连皇后与贴身侍从也不得跟随入内。 其中,9000件宝物每年一度公开展示,历年的参观人数一直保持在20万人次,年复一年。也就是说,宝物与公众可以近距离对话,并且通过多种媒体和教科书得以如实展现。其中来自丝路的精美的紫檀五弦琵笆是人人皆知的精品。就这样,日本人世世代代继承了古代传下来的发展模式之中国的定位,在这个框架内,不断输入以汉字为表述记号的中国式教养,并且在此基础之上与本土文化融合叠进,生产出一批又一批对Maidinchina的时尚创新,其中也包括非物质的、对于遥远不可及的丝路的浪漫想象。比如,日本的地名中就有反映这种心态的“九十九里海滨”,更有战败后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月中砂漠”和名作<敦煌>所改编的叫座影片等,丝路始终是日本人民心中悠久的向往所在。 其根源除了日本文化的原生态阶段就积累了对浪漫与美好向往的温情特色之外,更重要的还应该取决于自古以来,日本的主流社会就尊重并认可中国传统文化,各界精英的价值取向也大都源于古典的教诲。尽管以此为人文核心的框架几经东西文化的大浪冲击,直至今日依然雷打不动的支撑着日本的上层建筑。无可否认,该框架中的内容伴随时代景迁产生了变幻,但对于当今的民主主义社会和国民意识依然具有重大的影响。这也是日本国民整体拥有足够的力量去正视传统守护传统的思想根源。 丝绸之路与日本皇室 为尽量客观的阐述,我尽量援引2014年2月19日-4月5日在巴黎日本文化会馆所举办的展览“蚕绊--皇室养蚕与古代丝锦及日法丝绸交流”的纪念文集中的内容加以介绍。本次展览由日本宫内厅和文化厅,国际交流基金主办,参加纪念文集中解说词编写的主要单位有宫内厅及其所属的三丸尚藏馆和正仓院。 纪念文集开门见山的指出:“养蚕源于中国”。 日本最早的人文教科书,即中国传入的四书五经等古典中指出,始于黄帝妃的养蚕在民间得以广泛传播。显然,这段上古佳话是铺垫和链接丝绸之路的原始要素。对此,日本最早的史书『日本书纪』中也留有记载。据称,是日本的天皇引导皇后「采桑养蚕」。因此,由皇后主持参与的祭祀养蚕的仪式始于八世纪初的日本皇宫。 而民间的养蚕和织染技术当追溯到三世纪。在东渡日本的大陆技工的指导之下,日本的养蚕织丝业承受日月的润泽,蓬勃发展。当1859年横浜对外开放港口贸易时,丝织品占据了日本出口商品的首位。显然,歴代皇后所参与的相关活动不仅承续了伝统文化,同时也为日本的经济创收做出了贡献。其中,以当今皇后美智子的贡献尤为显着。她亲自养育了频临绝种之危的日本野生蚕种――「小石丸」,并将皇室养蚕所收获的丝线奉献给正仓院,以做复原和修补世代相传的宝物之用。当然,其中一部分源于丝路和中华。另外,宫中仪式所使用的各种装束和赠送外国元首的珍贵礼品也都使用皇后饲养的蚕丝,织锦缝制。 鉴于皇室与养蚕的如此传承关系,皇后写了很多咏蚕和歌,每首都寄情咏志,抒发了养蚕叙史,继往开来的情怀。在此仅介绍下述四首: 夜半秋深蚕细语,月下丝丝听语人。 蚕话悠远音幽幽,蚕房深邃思牵丝。 春蚕到死丝方尽,情系烁闪映丝魂。 桑果硕硕诉苍海,君教谆谆为史健。 2014年5月3日,正是桑叶新绿、春夏交替的时节,天皇与皇后邀我到御所一叙。那时,两位教养横溢的老人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养蚕体验,还提到在皇宫的大院发现了古时用来染色的植物时的兴奋。他们的特殊位置决定了他们即是传承历史的当事人,也是记叙历史的体验者。正因为他们生活在历史与日常的交差之中,他们的历史观不仅以义正言辞的方式公众于民,同时也通过各种生活细节得以反映。年复一年的养蚕织锦以及祭蚕仪式不正是传承和记叙历史的一笔吗?它通过具体行为表达了坚持以史为鉴的信念,与天皇本人的2015年新年讲话以及12月23日纪念82岁生日诞辰所发表的感言主题浑然成章。 “丝绸之路”的经验启示我们:世事沧海桑田,经过千淘万漉、贯穿时空流传下来的唯有那开放互惠包容进取的文化。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