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传》用语。“仪”指法象。《左传·襄公三 十一年》:“有仪而可象谓之仪”。“两仪”指天地,《易· 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故法象莫大 乎天地。”“两仪”是指以“太极”为原初的宇宙演化中的 一个发展环节,即由太极分化出来的天地或阴阳。《礼 记·礼运》:“夫礼必本于大一(即太极),分而为天地, 转而为阴阳。”《吕氏春秋·大乐》:“大一出两仪,两仪 出阴阳。”《易纬·乾凿度》:“《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 为二,故生天地。”三国吴虞翻说:“太极,太一也,分为 天地,故生两仪也。”宋以来多把“两仪”解释为阴阳,北 宋周敦颐说:“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分阴分 阳,两仪立焉”(《太极图说》)。南宋朱熹说:“‘《易》有太 极’,便有个阴阳出来,阴阳便是两仪”(《朱子语类》卷 七十五)。明清之际王夫之亦把两仪解释为阳阴:“两仪 太极中所具足之阴阳也。仪者,自有其恒度,自成其规 范,秩然表见之谓。两者,自各为一物,森然迥别而不 紊,为气、为质、为神、为精体异矣……”(《周易内传》)。 (责任编辑:admin) |